华文
那年,有一篇报道:“中国高考最贵女状元:她拿到的奖金,父母不吃不喝要十年才能赚到。”
这篇报道开篇就说: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能够金榜题名,就拥有了功名利禄,……能够被录取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们,一般都能获得很多的现金奖励……。
接着,这篇报道说:去年,福建省高考的文科女状元黄亦陈,总成绩687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了。而黄亦陈收获的不仅是一张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还有1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其中,黄亦陈的母校奖励了30万人民币,她所在的地方政府奖励了30万人民币,恒安集团又奖励了她30万人民币,安海商会又奖励了她10万人民币。
据说北大的招生老师,还亲自到黄亦陈家里,承诺如果她选择了北大,也会有一笔奖学金,也就是说,黄亦陈最终拿到的奖金数额,可能还不止100万元。因此,她被网友称之为“中国高考最贵的女状元”。按照估算,她拿到的奖金,父母不吃不喝要十年才能赚到。
这篇报道说到这里,自始至终,除了高考与钱挂钩,高考成绩好就能得到高额金钱,没别的。我们不禁要问:高考是为了钱吗?
高考,是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优秀学子的制度。主要用来通过全国命题,从高中生中选拔优秀学习人才,根据考试分数,考生达到录取分数线,那么,就会被高等学府录取,继续去学习深造。可以说,高考成绩用金钱是买不到的。只有扎扎实实地去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才能获得继续去高校学习深造的机会。
黄亦陈同学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同学。他之所以高考成绩如此优异,有一个很重要的志向,就是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要读文科,要读中文,要上北大中文系!朝着这样一个既定的目标刻苦学习,最终成就了自己,成为了中国高考最贵的女状元。
黄亦陈同学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进高等学府“北大”,学中文。从内心深处根本就没有为了钱去刻苦学习,更不可能与金钱挂钩,连想也没想,只知道刻苦学习,考进人人向往的“北大”高等学府。
可以说,黄亦陈同学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很可能是在她的意料之中。但是,获得100万元钱高额奖金,这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纯粹是个意外。肯定地讲,黄亦陈同学绝对不是为了这100万元钱去刻苦学习的,而是为了自己进“北大”梦想而去努力奋斗的!
金钱,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万能的。似乎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
但是,金钱买不来高考好成绩。虽然好成绩能获得金钱,甚至高额的金钱奖励。
这篇报道的真实性无可争议。但是,这种金钱至上的舆论导向不妥,会给社会,特别是在校就读高考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产生负作用。
比如,许多学生会误认为:高考目的就是为了钱;高考等于挣钱。这样会导致有的高考生拿到奖金后挥霍无度,没钱了再去努力学习,争取奖金,真正地为钱而学习了,甚至以此去衡量世间的一切事情。
这种金钱至上的道德观念势必会侵蚀着高考生的纯洁心灵。
为此,帮助高考学子明确高考不是为了钱是很有必要的。
高考,是学子们必须要经历的人生一道坎。考进理想的高等学府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学子们平时都是在努力地争取。由于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学习方法不同,在考试成绩上肯定会有异样。但目的一个:都是为了自己将来美好前途而打基础。
为了鼓励高考生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学校和社会实行金钱奖励是可以的。如果单纯地进行金钱奖励,忽视精神奖励,那么,这种奖励方式就太不理性了。尤其是高额奖金,会让高考学子产生一种错觉: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而是为了钱。久而久之,会淡化人情,无视法律和道德……。
因此,建议奖励高考成绩优异的同学,金额不宜过高。过高会让学生认为高考就是在追逐钱,造成不良影响。还是应该多注重精神方面的奖励比较妥当。
当然,最理想的是精神与物质(金钱)相结合的奖励。这样能使学子们明确:高考不是为了金钱。金钱只是帮助自己去学习深造,完成学业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作者简介:
华文 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