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攀现在北京街头摆摊卖草莓,有人想跟他合张影还得买两盒。这人当年可是上过央视春晚的相声演员,带着团队在全国开了好几家剧场,现在却要在路边跟路人讨生活。他出生在河北保定普通家庭,从小学相声,2003年考上中国戏曲学院,后来从德云社出来自己创业,经历过的起伏比常人多得多。
2008年他成立嘻哈包袱铺,从北京小剧场起步,慢慢攒下名气。2009年上湖南卫视元宵晚会,接着演电视剧拿奖,团队越做越大。到2013年,剧场开到五棵松、西直门这些地方,每年演出上千场,成了年轻相声团体里的标杆。那会儿他还能站上解放军歌剧院办五周年庆典,被评过文化创意产业新锐人物。
好日子到2014年就变了。三十多个演员集体离开,包括侯振鹏、陈印泉这些台柱子。两个剧场停业,有媒体报道团队要散伙,他精神状态也不太好,后来还有人传他得了精神疾病。他自己没太在意,想着能靠新人撑住,结果新阵容观众不爱看,票房直往下掉。
2015年是他最风光的时候。年初交道口剧场开业,接着上央视春晚演小品《小棉袄》,同年团队拿到投资,还去加拿大巡演。电影话剧都敢拍,2016年主演的话剧《兄弟,别闹》还拍了电影版。那会儿他上过九档卫视春晚,网上作品点击量高,观众觉得他把现代元素掺相声里挺有意思。
可没几年就开始走下坡路。2017年春晚节目《姥说》反响一般,电影票房也不好。2018年参加东方卫视节目当评委,观众对他点评意见大。2020年疫情来了,剧场生意更差,交道口剧场传出关门消息,他出来辟谣说要开新剧场,但实际影响力早就下去了。
这些年他总说外部因素影响大,怪团队成员实力不够,可观众发现他台风越来越生硬。业内人提醒他基本功不行,他当是有人使绊子。2021年演的电影《革命者》没人叫好,2023年和老搭档巡演票房不如从前,现在只能靠摆摊维持曝光。
从早年白天卖货晚上主持婚礼,到后来赚了钱开剧场拿奖,他年轻时那股子韧劲儿后来丢了。团队出问题时没及时反思,总觉得自己没错,结果错过好几次机会。现在网上议论他多是感叹“红人落魄”,但很少有人觉得他还能翻身。
他现在偶尔还在做相声,自称要为行业出力,可没人再说他是标杆了。团队还在运营,每年还能演几百场,但影响力早不如从前。有人路过他的草莓摊想拍照,他都得提醒“买两盒”。这事儿传开后,更多人记住的是他的窘迫,而不是他当年的风光。
这些年他没少被人拿来当反面教材,说他太自负,没处理好团队矛盾,也没看清自己短板。可他自己总说要继续创新,觉得传统相声得变着法儿吸引年轻人。观众却不买账,业内人也摇头,说创新得先有扎实的基本功打底。
从刷油漆到上春晚,再到摆摊卖草莓,他走过的路像坐过山车。早年吃过的苦攒下的本事,后来被骄傲冲昏了头。现在想再爬上去,手里却没抓着能借力的绳子。有人等着看笑话,也有人觉得他还能东山再起,但至少眼下,他离那个能撑起大剧场的高晓攀越来越远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