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放一句话:真要动手,撤侨窗口只有72小时
这几天,新加坡乌节路一家五星酒店悄悄关门两天,四十来号退役上将、现役准将、西装智库凑在一起,桌上摆的不是德州扑克,而是一张台湾岛沙盘。推演题目很直白——“解放军锁台第一天,东南亚的百万人怎么撤?”
推演结果?四个字:无解,散会。
(二)
台当局最新统计,岛上外籍常住人口100万出头,94%来自东南亚,印尼、越南、菲律宾占大头。平时这些人帮台湾省看工厂、看老人、看孩子,战时瞬间变成“人质”。
推演桌上,各国代表先算运力:
- 菲律宾民航全部宽体机动员,一天能拉1.5万人;
- 越南全国能飞国际的客机不足百架,一次只能啃下5000;
- 印尼更尴尬,自家岛屿都飞不过来。
按最乐观算法,三国把飞机全派过来,也得飞2000架次,空域管制、油料、机场起降、安检、检疫、地勤……每一关都要北京点头。
于是推演第二天,话题只剩一句:“怎么让中国放行?”
(三)
有人提出曲线救国:用新加坡“星光部队”驻守的台南机场做中转。
现场的新加坡代表脸色一绿——星光部队是新加坡在台湾的“秘密军训营”,平时训练装甲兵,真到战时就成了“军事存在”。一旦解放军导弹落下,新加坡是撤侨还是撤军?
推演结束,新加坡国防部第一时间发声明:我们没人参加,别扯我。
(四)
东盟十国,对这场西方智库操盘的兵推普遍兴趣缺缺。为啥?大家心里清楚:台海真打起来,谁先派船谁就先得罪北京。
唯一跳得最高的是小马科斯。他上周公开说:“台湾岛上20万菲律宾人,我不能不管。”
听起来像负责任,翻译过来却是:美国爸爸看过来,我有价值!
中国外交部一句话怼回去,侨民多不是干涉内政的借口。
(五)
中国手里其实有两套剧本。
A方案:围点打援,先围台三周。期间按批次放行外国包机,既展示人道,也顺手把“台当局挟持人质”的帽子摘干净。
B方案:雷霆斩首,48小时解决。谁也别想撤,直接宣布战区禁飞,外机敢闯就敢打。
两套方案共同点是:撤与不撤,主动权在北京,不在华盛顿,更不在马尼拉。
(六)
推演桌上,一位退役美军太平洋司令叹气:“我们当年从阿富汗喀布尔机场撤离,背后没有大国拦截。台海可不一样,那里是中国家门口。”
一句话,全场沉默。
(七)
台海一旦开火,西太平洋的产业链、能源线、金融流都会瞬间休克。
东南亚国家真正该操心的,不是百万人怎么跑,而是百万人跑完之后,RCEP还能不能签?南海行为准则还要不要谈?美元结算系统会不会把东盟一起拉黑?
一句话:台海是内政,但余震是区域海啸。
(八)
留给周边国家的选择题:
A. 继续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木,祈祷别掉下去;
B. 提前和北京谈好“战时绿色通道”,把侨民当保险丝;
C. 学新加坡,考虑把“星光部队”迁去澳大利亚,先求自保。
选哪条路,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台海爆发冲突的那天,谁先动手谁就被动,谁先撤侨谁更被动。
(九)
推演结束那晚,酒店酒吧里,一位越南前副防长端着啤酒嘟囔:“我们算了一万次撤侨,却没算过一次不撤——如果中国真的在72小时内结束战斗,岛上没有难民,只有身份证换发窗口,那我们还操心什么?”
众人听完,默默把啤酒一饮而尽。
兵推千次,不如一次决心。台海会不会打,关键不在百万外国人怎么跑,而在“台独”敢不敢赌北京不会真打。
赌赢了,继续暗独;赌输了,连跑道都找不到。
就这么简单!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