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这个看似帮助学子规划未来的行业,如今却演变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甚至有人称其为“智商税”。张雪峰的突然告别,以及他高价服务背后所反映的现实,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个行业的深思。
高价志愿填报指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然而,这种服务真的能帮助到学生吗?在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今天,高校与职业的体系越来越清晰,专业选择似乎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211、985高校的学生,依然拥有通往高端就业的窄缝,而其他院校的学生,无论选择什么专业,就业前景似乎都大相径庭。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花费巨资购买志愿填报指导,更多的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安慰。毕竟,面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家长总是希望尽自己所能,为他们铺平道路。然而,这种安慰往往是短暂的,四年后的求职之路,依然充满挑战,当初的指导或许早已被遗忘。
与其在志愿填报上过度焦虑,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兴趣和志向上。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省下那笔咨询费,全家一起庆祝高考结束,享受家庭的温馨与快乐,这难道不比什么都重要吗?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