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拉开帷幕后,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找上了印度这个大买家,本来以为这是条避开西方制裁的生路,谁知几年下来,赚到的钱成了烫手山芋。
俄罗斯卖油给印度,用卢比结算,每月攒下好几亿美元的盈余,到2025年上半年,这笔数字已经堆到数百亿美元,可这些钱卡在印度银行里,转不出去,也兑不成硬通货。
俄罗斯企业想汇回国吧,印度有货币管制;想花掉吧,印度能卖的货又不多,原材料、软件服务啥的,俄罗斯要不了那么多。
印度那边呢,买俄罗斯油便宜实惠,2025年上半年,每天进口量稳定在180万桶左右,占总进口的35%到40%。这让印度炼油厂省了不少钱,可也把贸易天平彻底歪了。
2024-25财年,双边贸易额冲到687亿美元,比疫情前翻了近六倍,但印度对俄出口才占小头,主要是药品、农产品和机械,俄罗斯那边石油、肥料和煤炭占大头。
结果,俄罗斯账户上卢比越积越多,据估算超过45000亿卢比,相当于上百亿美元。这些钱看着多,实际等于死钱,俄罗斯企业急得直挠头,印度政府也担心这么大笔资金闲着会出问题。
俄罗斯官员早几年就吐槽过这事儿,前财政部长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在2023年就公开说过,俄罗斯石油卖得飞起,可印度货没啥吸引力,卢比又不可兑换,攒着也没用。
扎多尔诺夫现在掌着开元银行,对经济政策总爱挑刺,但他的观点戳中了要害:贸易顺差听着光鲜,实际被卢比绑住了手脚。俄罗斯试过从印度买武器,比如布拉莫斯导弹,那是两国联合项目,可规模小,消化不了全部盈余。
其他选项呢?雇印度劳动力、投制造业、进口药品疫苗啥的,印度网民在媒体评论区热议这些,说是天赐机会,能让俄罗斯赚利息。可俄罗斯那边算算账,发现这些路子还是绕不开卢比的圈子,花出去的钱生出的回报,还不是卢比?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这几年没少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碰头,2025年上半年,两人就在天津的上海合作组织会上见了面,谈的就是深化合作和支付机制。苏杰生这人,职业外交官出身,当过驻华和驻美大使,精于利益博弈,他总强调本地货币结算能避开制裁风险。
拉夫罗夫从苏联时代就混外交圈,2004年起稳坐外长位子,对西方制裁见怪不怪。他俩会晤时,话题绕不开贸易失衡,苏杰生建议俄罗斯把盈余投到印度基建、制造业或旅游业去,说这样能当股东,分红拿利息。
听起来互利,可俄罗斯人心里清楚,这等于把钱固定在印度土地上,转不走,花不掉。印度基建项目烧钱快,铁路公路航空啥的都需要资金,可一旦投进去,俄罗斯就成了被动方,按印度节奏走。
早几年印度就提过类似主意,俄罗斯进出口商协会的伊琳娜·扎塞达特尔也抱怨过,石油出口顺风顺水,可进口萎靡,导致失衡太严重。每季度多出20到30亿美元的卢比,到2022年底,俄罗斯海外净资产规模达1470亿美元,可这些“资产”实际动不了多少。
印度人这招,表面双赢,实际让俄罗斯的顺差成了印度的发展资金。印度经济学家和网民们在《印度时报》上讨论,说俄罗斯可以投阿达尼或安巴尼的企业,那些是印度知名集团,涉及能源和制造。
评论区高赞的观点是,钱不会消失,只是以卢比形式存在,还能持续赚息。可俄罗斯企业试了试,发现买印度制成品或服务,量小价高,不划算。医疗旅游、IT外包啥的,听着新鲜,但对俄罗斯需求有限。
两国精英为此开会无数次,从德里到莫斯科,讨论选项从进口农产品到联合生产疫苗,都研究了个遍。可盈余还在涨,2025年上半年,贸易额继续破纪录,印度进口俄罗斯油没停,尽管美国那边施压。
特朗普7月30日宣布对印度征收25%关税,还加了针对俄罗斯油的额外罚款,说印度贸易做法不公,顺差达458亿美元。可印度官员回应,说会继续买俄罗斯油,因为经济利益摆在那儿。
印度炼油厂靠俄罗斯折扣油省钱,折扣虽缩到1.5到2美元一桶,但总比没强。特朗普这招,本意是拉拢印度远离俄罗斯,可印度不买账,强调能源安全和多样化进口。
扎多尔诺夫的旧话到现在还适用,他说俄罗斯在印度没啥可买的,卢比攒着等于废纸。俄罗斯企业尝试过用卢比买股权或债券,可印度管制严,审批拖沓。
印度强调需平衡,可俄罗斯出口石油太强势,印度出口又弱,短期难改。俄罗斯人心焦,因为进口贸易不振;印度人担心,不知道俄罗斯攥着那么多卢比要干嘛。
俄罗斯该想想,赚印度的钱容易,花出去难。唯一稳妥的办法,就是别趟这浑水,别让顺差变成无底洞。
毕竟,贸易本该互惠,单方面攒钱等于自找麻烦。俄罗斯醒醒吧,别再纠结怎么花那些卢比,干脆少赚点,省得后悔。
参考资料
普京年内访印,俄印传统关系再度升温,应对哪个国家? 上观新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