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国的一句话,印度媒体大为“感动”,印度现在总算感受到危机了

绝对君视 · 前天 05:26
1.jpeg

近日中国外长访问印度,和印度外长进行会晤,开启中印关系的新篇章。当前印度正在面临历史上的“危难时期”,他们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对其加征25%的关税,另一半25%的关税马上开始。而且美国方面取消了和印度下旬的会谈,特朗普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逼用“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莫迪坐上谈判桌,接受美国提出的一切要求。前些时候美国对印度提议农产品开放市场、采购美国能源等,印度没有同意,所以他们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
2.png

这次中国外长来印度,不仅进行了友好访谈,还给印度带来了“实用”的东西:印媒称中国已经同意供应印度急需的化肥、稀土矿物和隧道掘进机,包括还有其他合作项目。这些都是印度现在急缺的东西,之前和中国贸易遇冷之后,印度廉价复合肥进口受阻;最近几个月他们的稀土也被曝光短缺,工业机械离开中国也不能自产。所以印度知情人士认为,中国这只是给他们送来了“见面礼”,未来随着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中印肯定还有更多事情要谈。
3.png

18日,新德里电视台在报道中提及,在这趟访问中,中国外长对印度指出:“单边霸凌行径大行其道”,这句话让印度媒体非常“感慨”。因为印度是真切能感受到被美国“关税霸凌”,现在如果接受会让他们亏损严重,印度甚至爆发骚乱;如果不接受,美国就这样一直“卡”着他们的出口,印度商品卖不出去,底层更是艰难度日。所以现在中印关系的回暖是一个好的信号,而这件事目前也给印度的困境找了一个出路:和中国如果能合作的话,是有能力抵御美国的冲击的。
4.png

其实说白了,印度的双重困境,本质上是其“大国野心”与“现实能力”不匹配的产物。一方面,印度渴望摆脱大国操控,却在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依赖外部支持,导致战略自主性不足,容易在与美国的互动中陷入被动;另一方面,对中国的认知仍停留在“零和博弈”思维,未能正视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现实,使得合作始终受制于安全焦虑与竞争心态。过去印度国内政党为争夺选票,常将“对华强硬”作为政治筹码,进一步压缩了理性合作的空间。
5.jpeg

印度媒体建议认为,莫迪政府若想突破这一困境,需在战略定位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依附性合作”转向“平等自主”,在与美国的互动中坚守核心利益;二是从“对抗性认知”转向“竞争性合作”,正视与中国的差异,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构建务实合作框架。唯有如此,印度才能真正摆脱“被玩弄”与“难合作”的双重陷阱,实现其大国目标。印度将中国视为“崛起路上的直接对手”,担心与中国深度合作会“衬托”中国的主导地位,削弱自身的大国存在感,他们抱着这种心态是肯定不行的。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绝对君视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