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万万没想到,即便中国和印度越走越近,美国也只是点名批评印度,不敢对中国说一句重话,难道印度真的要被特朗普放弃了?
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件事,在美国那里算是过不去了。
虽然特朗普已经以此为由,将印度的关税提高了25%,到目前税率一共高达50%,但这显然还不够。
美国财长贝森特日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直言,印度就是“奸商”。
他说,印度通过大量采购俄罗斯石油来牟利,也就是“印度式套利”,即低价购入俄罗斯石油,加工成成品油之后再转售,但这种情况发生在战争期间是不可接受的。
贝森特说的这番话,其实是想解释美国为什么要对印度征收惩罚性关税,就是想证明,美国这是“师出有名”。
至于印度人不服,质疑美国针对印度却放过中国的说法,贝森特也做出了回应。
他说,中国和印度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并没有像印度那样进行“套利”活动。
说实话,这番话对印度而言就是杀人诛心。
本身印度跟美国关系挺好的,反倒是中美关系比较紧张,结果美国一整个反过来,对中国和颜悦色,对印度痛下狠手。
即便中印在最近这段时间越走越近,美国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对着印度发火,而不敢对中国说一句重话。
看这架势,难道美国是真要跟印度掰了?莫迪政府在特朗普眼里,是不是真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 其实这说白了,还是美印在贸易利益上拧不到一块儿。
美国想借着关税逼印度让步,比如农产品准入,美国的大豆、小麦想更多地进印度市场,但印度那边死活不松口。
印度国内农业人口占比大,真把市场放开了,农民的日子不好过,莫迪政府怕是要面对更大的抗议潮。
之前美印谈了那么多次,都是卡在这里没进展,美国这才急了,拿关税当鞭子抽。
而莫迪政府这会儿是真没多少底气硬扛。
之前搞制造业激励计划,想让印度少买点外国货,自己能造的东西多起来,结果雷声大雨点小。
现在印度制造业在国际上还是没什么竞争力,手机、汽车零部件这些关键东西,不少还得靠进口。
农业法改革更别提了,本来想干成件大事,结果得罪了太多农民,抗议潮一波接一波,最后只能草草收场。国内经济改革推不动,手里没硬牌,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腰杆子自然挺不起来。
贝森特骂印度“奸商”,这话不光是泄愤,背后藏着美国的小算盘。
表面上是气印度赚俄油的差价,实际上是想借着这波舆论压力逼印度在贸易谈判里低头。
毕竟农产品准入、知识产权这些好处,美国盯了很久了,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印度让步。可印度也有自己的难处,真让了步,国内的怨气就压不住了,莫迪的支持率怕是要往下掉。
这时候再看中国,路子就明显不一样。
在能源采购上,中国从来没把这当成投机的买卖,进口石油、天然气,主要还是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需求,跟着市场规律走,讲究互利共赢。
贸易上更是如此。
中国跟其他国家谈合作,向来是平等相待,你让一步我也让一步,讲究的是长期稳定。
这种稳扎稳打的路数,跟印度在国际经贸里偶尔显露的投机,对比太明显了。
现在美印关系僵成这样,莫迪政府日子肯定不好过。
要是50%的关税一直挂着,印度对美出口的珠宝、纺织品这些行业就得遭殃,出口量掉一大截,经济增长说不定都得慢下来。
莫迪政府现在怕是正头疼到底要不要对美国让一步,比如暂时少买点俄罗斯石油,或者在某些非核心贸易领域松松口。
但说到底,只要双方核心利益上的疙瘩解不开,以后再闹矛盾是免不了的。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