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政治学者公开建议当前的中美关系已经非常恶劣了,那么中美两国就应该各退一步相互忍让,避免局势的更进一步升级。
但他也认为现在是中国在挑战美国的霸权,所以最先让步的应该还是中国。
其实这样的表态仍然展现出了一些美国的政治学者和政客,在对华问题上仍然保持着并不友好的态度,那么我们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美国专家学者的建议呢?
一、互相让步应该是正确的
对美国专家学者的建议我们应该分开来看,首先他认为中美两国应该各退一步,争取保证两国关系的稳定是正确的,这也与中美两国的特殊地位有关。
两国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实力最强,影响力也最强的国家之一,如果两国关系不稳甚至爆发战争,这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比如说从经济上讲,中美两国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就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四成左右,两国的贸易额也是非常惊人的。
那如果中美关系不稳甚至双方爆发冲突,两国贸易也就会被彻底切断,而其他依赖于中美两大市场发展经济的一些国家或地区,比如说欧洲,还有中东各国也都势必会受到影响。
然后从地缘层面上来讲,中国和美国正好处于太平洋的两端,如果两国爆发直接的冲突,那么整个大洋都会变成战场。
而且这场战争的激烈程度只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太平洋战争更大更广。
因为中国是一个比当年的日本要强大的多的国家,那么到时候所有环太平洋区域的国家都可能会被卷入这场战争。
最后从全球战略上讲两国都是核武强国,而我国核力量对比美方有较大差距。
但中国手中掌握有数量不少的弹道导弹,这些导弹也足以在我国遭到核攻击的时候发起反击了。
那么如果两国的可能冲突最终演化成核战争,人类文明也会就此分崩离析,这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看到的。
所以自从美方开始将中国看成对手,甚至主动对中国出手后,各国的政客和专家学者多次表态,希望中美两国都可以努力保持克制,不要突破底线。
二、该让一步的并非是中国
就算中美两国要各让一步,也应该是美国先开始。
因为造成两国关系恶化甚至可能爆发冲突的罪魁祸首,就是美方。
如果非要具体到某个人的话,就是现在正在白宫发号施令的川普,在他当上美国总统之前,中美两国虽然偶有分歧,但两国关系整体稳定。
两国高层也建立有定期互访的机制,那时的双方也都是对方位列第一的贸易合作者。
可在川普执政期间,他却在没有什么前兆的情况下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争,对大量的中国商品增加关税。
再到之后川普输掉了与民主党的选战,但继任的美国总统却并没有改变之前的政策,在经济方面,仍在和中国对抗。
甚至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加强了与中国的对抗力度,如今在川普重返白宫后,更是在第一时间对中国出手。
而且除了在经济上的行动以外,美国还试图在战略上压制中国,比如说美国这些年一直在中国周边构建各种区域安全机制,如四方安全同盟。
美国军队也多次在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出现,参加军事演习的次数也显著增多,甚至美国在菲律宾、关岛等地还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
而中方也多次警告美方,但美方很少收敛。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一直在尽可能的维持两国关系稳定。
哪怕美国对中方发起了贸易战,但只要他们愿意改变态度,我们也仍愿意和他们对话协商。
就在6月9日,两国派经济方面的代表团,讨论双边战略合作的事宜,这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中方的诚意。
所以就算要改善中美关系,保证两国关系的稳定,也应该由美国先拿出态度和诚意。
三、中美合作好处更多
最后还是希望那些能影响美国政治决策的高层,要从全局角度出发看待中美关系,中美合作的好处是远远要多过坏处的。
从全球战略上讲,当前世界面临多种严峻的问题,比如说资源消耗过快、传统能源面领着枯竭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各种极端自然灾害。
而解决这些问题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只有中美俄等大国都团结起来才能解决问题。
近几年,二战后遗留的地缘秩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各地区冲突屡见不鲜,甚至还发生了将某核大国直接卷入其中的大型地区冲突。
这些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会诱发核战争,想要解决这些地缘问题,自然也需要中美俄等大国保持合作。
最后单从中美两国的角度上来讲,两国的经济都高度互补,双方都是有着大量人口和消费能力的市场。
且美国的科技企业就一直在依托中国市场挣钱,中国也在向美国市场出口我国的基础制造业消费品。
所以说稳定的中美贸易关系本就是这些年两国经济能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也多次表态,中国崛起并非是想要取代美国的霸权,中国也对世界霸权不感兴趣。
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这一点美方也应该很清楚,那两国真不应该是对手。
结语
这些年美国国内一些右翼政客和右翼思想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不理智。
也有一些能够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中美关系的人,如已逝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政客在当今的美国政坛难以占据主导地位。
而那些真正执政的政客,在对华问题上又比较激进,所以未来的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确实变数很大。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25-06-27中国贸促会:中美工商界拥有广泛共同利益
东南网2025-06-27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伦敦框架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中国经济周刊2025-04-16“对等关税”:美国开罪全世界
环球网2025-04-10破纪录增长!2024年中美贸易额飙升至6882.8亿美元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