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大国,军事实力对比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近些年,两国在边境问题上摩擦不断,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备受关注。
印度不少声音认为两国整体实力已经旗鼓相当,尤其是在空军领域,印度觉得自己占了上风,甚至放出豪言:如果再打一仗,印度空军肯定能胜过中国空军。
这种说法在印度国内挺火的,那么,真相真的如印度所说吗?
两国军事实力大盘点
要说中印实力对等,得先从整体军事实力看起。毕竟,空军只是军事力量的一部分,整体实力才是硬道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全球最大的军队,现役军人超200万,预备役和民兵加起来更是不得了;印度现役军人约140万,也不算少,但跟中国一比,还是差了一截。
中国2023年的国防预算大概是1.45万亿元人民币,换成美元差不多2270亿。
印度2023-2024财年的国防预算是5.94万亿卢比,约合715亿美元。光看数字,中国的投入是印度的三倍多。
这钱可不是白花的,直接决定了装备更新、训练强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中国陆军规模庞大,坦克、装甲车、火炮这些硬家伙装备齐全,尤其在高原作战上经验丰富。想想中印边境那片地,高海拔、低氧,中国的部队常年在西藏训练,适应能力不是盖的。
印度陆军数量上不如中国,但也有自己的强项。
山地作战是印度的拿手好戏,喜马拉雅山脉那块,他们部署了不少山地师,专门为高海拔作战准备。加上历史上的经验积累,印度陆军在这块确实有点底子。
中国海军这几年发展快得吓人,全球第二大海军的名号不是吹的。航母有了,核潜艇有了,驱逐舰也挺先进,远洋作战能力越来越强。
印度海军规模小点,但在印度洋有地理优势,航母和潜艇也能撑起场面,控制海上通道不成问题。
总体来说,中国在数量和投入上占优,印度靠地理位置和特定领域经验扳回点分数。这就是为啥印度觉得两国实力“对等”的底气——不是全面碾压,而是各有千秋。
空军实力大比拼
中国空军,也就是人民解放军空军,有大约3000架军用飞机,其中战斗机1500架左右,包括歼-10、歼-11、歼-16,还有隐形战斗机歼-20。轰炸机、运输机、无人机也有一堆,阵容挺豪华。
印度空军总共约1700架飞机,战斗机大概600架。主力是苏-30MKI、阵风、幻影2000这些,运输机和直升机也有,但数量上跟中国比差远了。
光看数字,中国几乎是印度两倍,这差距可不小。
技术上,中国这几年在空军装备上突飞猛进,歼-20是他们的王牌。
这款第五代隐形战斗机,能超音速巡航,配上PL-15远程导弹,射程据说超200公里,隐形性能也让人刮目相看。
还有歼-16、歼-10C,都是多用途战斗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很先进。
印度阵风战斗机是亮点。2016年跟法国签的合同,36架阵风陆续到位。
这家伙是4.5代机,雷达、电子战系统顶尖,能打空战也能炸地面,配的“流星”导弹射程100多公里,挺厉害。苏-30MKI也不差,机动性强,武器种类多,经过升级后还能用一阵子。
中国的歼-20隐形性能占优,印度阵风的综合能力不弱。两边都有拿得出手的家伙,难分高下。
飞行员的水平也很关键。中国空军训练强度不低,经常搞“红剑”这种大规模演习,模拟实战场景。
加上在南海、台海巡逻,飞行员的实战经验越来越多。听说中国每年飞行小时数能到200小时左右,挺扎实的。
印度空军也不含糊。他们的飞行员常跟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搞联合演习,比如美国的“红旗”演习,学的都是国际一流的战术。
2019年跟巴基斯坦那场空战,虽然结果有争议,但至少让印度飞行员见识了真刀真枪。飞行小时数据说也在180-200小时,跟中国差不多。
训练上,两国都不差,印度靠国际合作多点经验,中国靠实战化演练攒底气。
中印边境那块,地理环境是个大考验。喜马拉雅山高海拔,空气稀薄,飞机起飞重量受限,天气还老变脸。
中国在西藏修了不少机场,比如拉萨贡嘎、阿里昆莎这些,跑道加长了,能起降大飞机。但离边境还是有点远,反应速度可能慢半拍。
印度空军基地离得近,像列城、斯利那加这些,高度虽高,但位置好,战飞机分钟就能到前线。加上常年在这飞,适应性强点。不过,印度的机场基础设施老旧,能同时起降的飞机数量有限。
战略上,印度靠位置占点便宜,中国靠基建追赶,算是各有优劣。
印度空军的自信从哪来
印度为啥老觉得自己空军能压中国一头?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技术牌。印度觉得阵风是个大杀器。比起歼-20,阵风的电子战系统和多用途能力更成熟,机动性也强。
他们认为歼-20虽然隐形,但实战没验证过,可能水分不小。苏-30MKI数量多,经过升级也能打,算是底气之一。
第二点,训练牌。印度飞行员跟欧美国家混得熟,学了不少高招。国际演习的经验让他们觉得自己战术更灵活,比中国的“土法炼钢”高级。
2019年那场空战,印度还觉得自己占了上风,虽然巴基斯坦不认。
第三点,地理牌。边境附近,印度的空军基地多且近,快速反应能力强。他们觉得中国飞机从西藏飞过来,路程远、耗时多,容易被打个措手不及。
第四点,历史牌。1962年那场仗,印度没用空军,吃了大亏。
现在他们觉得,只要把空军用上,局面肯定不一样。再加上这些年装备和训练的进步,印度觉得自己有翻盘的本钱。
这些理由听着挺有道理,但真能撑起“再战必胜”这口气吗?
现实差距有多大?
印度信心满满,但跟中国的实际差距不能不提。光喊口号没用,实力得说话。
中国空军3000架飞机,印度1700架,战斗机更是1500对600。打仗不是单挑,数量多就能多线作战、轮番上阵,印度这点家底撑不了太久。
中国有完整的战斗机生产线,歼-10、歼-16这些每年能造150架左右,歼-20也在加速量产。印度阵风全靠进口,36架用了好几年才到位。
国产的“光辉”战斗机进展慢,量产老跳票,补给能力跟不上。
中国空军这些年强调体系化,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无人机配合得挺好。KJ-500预警机能指挥大范围作战,战斗机群效率高。
印度这边,装备五花八门,苏-30是俄制的,阵风是法国的,协同起来费劲。2019年跟巴基斯坦打时,就因为雷达不兼容吃过亏。
印度空军有个老毛病,飞机老摔。
过去40年,摔了1000多架,事故率高得吓人,平均每年25架左右。维护不行、训练漏洞多是主因。中国空军事故率低得多,控制在0.1%以下,管理水平高出一大截。
这些差距摆在这,印度的自信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1962年那场仗后,印度痛定思痛,开始搞军事现代化。空军是重中之重,买新飞机、修基地,下了不少功夫。阵风来了,苏-30升级了,边境机场也在加固,军方觉得有了翻身的资本。
但中国也没闲着。歼-20量产了,运-20服役了,预警机、无人机越来越多,整体实力蹭蹭往上涨。西藏的基础设施也在完善,机场、雷达站越建越多,离边境的距离越拉越近。
未来几年,印度想追上中国,难度不小。国产战斗机得加速,训练得更扎实,维护得跟上,不然光靠进口几架好飞机,撑不起大局。
中国的歼-31、运-20这些大飞机,印度得靠自己造出来才行。
结语
1962年的教训告诉我们,军事自信不能光靠嘴,得有真本事。中印空军的较量,技术、数量、体系、地理都得算清楚。
印度觉得自己空军比中国强,甚至能“再战必胜”,但现实差距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抹平的。中国空军数量多、技术硬、体系全,印度得正视问题,踏实干活。
印度空军真能扛住中国这波压力吗?
参考资料:
1、港媒:印度军事实力有限 早已被证实是战场上的输家 海外网 2017-07-24
2、印媒解析印度三军战力: 时刻关注中国为最坏形势准备 印度快报 2017年07月19日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