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特朗普昨天(8月25日)忽然表示,中国必须向美国提供稀土和磁铁,否则将对中国征收200%的关税。
众所周知,特朗普对中国出言不逊已经停止相当长一段时间了。自5月12日中美贸易谈判以来,休战期已经延长了两次,各延长了90天,新的期限将在11月中旬到期。因此,中美关系在贸易问题之后,气氛相对缓和。
那么,特朗普这次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明显不切实际的要求,或者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威胁,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本周,特别是本周下半周,将在华盛顿举行正式的贸易谈判。说是举行正式的谈判可能并不完全确切,因为之前在日内瓦和伦敦已经进行过两次了。
但这一次,是首次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而且中国谈判的首席代表,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将亲自前往华盛顿进行谈判。
这次谈判有两大特点。第一,它在华盛顿举行。回溯到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时,就是在北京和华盛顿分别举行了一次。当然,下一次的地点会不会是北京,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首次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第二,这次会议并非由主管经济事务的中国副总理出面,而是由中美两国专业的首席谈判官亲自进行。
这两个特点折射了什么?第一,中美双方都希望继续谈,而且是心平气和地谈。否则,他们的谈判地点不会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第二,谈判是由专业人士进行。换言之,这暗示谈判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切入差不多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谈一些具体的议题,否则这次就不会是由首席谈判官亲自前往。
之前无论是日内瓦还是伦敦的谈判,都是由中国副总理和中美贸易谈判的首席谈判官一起参与。而这两次首先讨论的是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出发,随后决定延长休战期。
第一次是自5月12日延长90天后,仍然来不及谈判,因为当时中国提出了稀土战略,而美国则要求中国大幅减少、甚至停止购买被他们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双方都亮出了各自的杀手锏,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都试图卡住对方的脖子。
而现在第二次延长90天,是时候开始进行实质性地谈判了。因此,我想特朗普这次发出这个威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至于他的这种风格,我认为从各方面来说都大可不必过分担忧。因为特朗普素来善于虚张声势,而这种虚张声势、极限施压,为的就是让人感到恐惧和惊慌失措,从而在谈判桌上对他做出些许让步。
不过,特朗普发出这个声嘶力竭、虚张声势的威胁,恰恰说明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即哪一方面他最需要,他就最要在哪个方面发出威胁。
所以,这次他既然在稀土磁铁问题上发出威胁,就说明中国的稀土磁铁战略确确实实地伤到了美国。
美国后来拿出了杀手锏应对,要求中国大幅减少乃至停止采购被他们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
但这样的策略或威胁,显然对中国不起作用。
第一,因为中国不可能听从美国的,不可能放弃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
第二,即便中国放弃,它也能够通过进口供给端的多元化来应对,从而让美国得不到好处。
之前我个人也发表过观点,如果中国采用多元化的进口模式,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第一,当然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的道理。
第二,坦率地讲,对于我们平衡美国与俄罗斯,或者说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保持战略平衡,好处极多。
现在,特朗普政府焦急的点在于,万一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还坚持原来的立场,还要继续和美国近身肉搏的话,那美国可能没有工具能再使用。
这次如果不是商务部副部长去美国谈的话,根本就谈不下去。顺便一提,商务部副部长此次访问美国,并未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会面,也没有与美国商务部的代表直接交谈,而是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及其下属官员进行会面。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美国贸易代表还是莱特希泽。他当时非常高调,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行事老辣且是美国典型鹰派。
当时的中美贸易谈判,一度由莱特希泽主导。然而,进入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他的贸易代表格里尔,相对来说比较低调,而且各方面能力没有莱特希泽那么张扬。
与此同时,此次中美之间的几轮贸易谈判均由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主导,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偶尔才会介入中美谈判。
众所周知,贝森特在特朗普团队中属于较为鸽派和温和的人物,而且他是管汇率以及大的财政政策,只有涉及到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问题时,才会由商务部出面来谈。
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如果按计划本周前往华盛顿,大概率是没有跟贝森特和卢特尼克谈话的议程。
若只是和格里尔这个比较低调的官员展开对话的话,那显然是一次比较务实和单纯的贸易谈判。
中国方面不会把稀土等问题武器化,美国方面也不可以把俄罗斯、伊朗石油在内的其他问题拿出来,横亘在中美的贸易谈判上,因为这也是中国的一条红线。
坦率地说,这完全符合特朗普的初衷。特朗普原本就想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但由于其团队中的鹰派势力较大,特朗普不得不向他们妥协,从而允许或默许其团队在对华政策中夹带一些强硬的私货。
因此,此次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和格里尔的谈判,显然是在商言商,就贸易谈贸易,不会涉及其他的战略议题。
而特朗普之所以公开威胁中国放开稀土,恰恰反映了特朗普心里没底,其内心深处对获取中国稀土资源的渴望。
实际上,稀土问题原本就是中国手中的一个筹码,类似于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在美国手中也是一个筹码一样。
但只要政治和战略问题能得到大致理清,或者路能够跑通,这些筹码就不是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认为中国会故意利用稀土来卡美国的脖子,甚至以此破坏中美关系,因为两国之间是斗而不破的关系,斗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某种程度的战略平衡。
明眼人皆知,中国不可能完全停止对美国的稀土供应和直接出口,但可以在关键时刻适度拿捏美国,让其有所顾虑,从而在其他问题上对华让步,这是有必要的。
既然此次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前往华盛顿,主要是就贸易谈贸易,我相信这个问题本来已经在解决之列中。但特朗普想吃热豆腐,结果就是反被热豆腐烫了嘴,无意间暴露了其内心深处的迫切需求。
这件事,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坏事,但某种程度上也恰恰暴露了特朗普及其团队的真实底线和需求。
这些观察或许能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提供参考,包括对中国代表团的策略,以及从本周下半周开始,在华盛顿进行的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中美“就经贸谈经贸”的谈判前景、亮点和难点。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