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印度两邻国“世纪和解”,莫迪慌了:那我呢?原来中国真留了后手

浩骞 · 13 小时前
如果说2025年南亚局势有哪一幕能让整个印度外交团队夜不能寐,恐怕非巴基斯坦外长达尔8月下旬“空降”达卡莫属。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对半世纪前还兵戎相见、血债累累的“陌路兄弟”,突然在世人面前握手言和,还一下子签了六项合作协议,连官员互免签证都当场敲定。照片里两国高官笑得一脸轻松,达尔致辞里“兄弟情谊”四个字,简直像在扎印度的心。莫迪政府估计心里只剩一句话:怎么世界变得这么快,印度咋感觉成了局外人?
其实,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死结有多复杂,南亚人最清楚。上世纪七十年代,东巴独立,印度直接插手,巴军镇压引发大屠杀,成千上万平民丢了性命。历史仇恨、民族伤疤、屠杀旧账,这些年哪天不在孟加拉人心头隐隐作痛?孟加拉国内要求巴基斯坦道歉的呼声从来没停过。两国官方关系基本僵着,偶尔有点文化交流,也只是做做样子,谁能想到今天能坐下来好好谈合作?
这个时间节点也太戏剧性了。13年都没有巴高官访问孟加拉国,这次达尔不但来了,还带着合作“大礼包”。协议内容涵盖经贸、投资、培训、媒体、文化各个方面,孟加拉国盯上了巴基斯坦的纺织、农业、能源市场,巴基斯坦则看中了孟加拉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双方去年就开通了直航航班,海上贸易也不知不觉搞起来了。外界还没反应过来,两国的实际合作已经悄悄成型。仔细想想,这才是真正的“破冰”。
1.jpeg

谁最坐不住?当然是印度,印媒标题直接就写:“孟加拉国正在和印度最大对手套近乎。”这字眼,背后的焦虑都快溢出来了。孟加拉国以前可是印度在南亚的“铁杆小弟”,去年哈西娜政府倒台后,孟印关系迅速降温。临时政府对哈西娜逃往印度这事特别不满,对巴基斯坦却态度大变,满脸热情。印度外交部赶紧出来解释:不会允许在印度领土上搞针对孟加拉的活动。可孟加拉方面心里明白,印度收留哈西娜,本身就是变相干涉内政。说白了,临时政府通过和巴基斯坦合作,狠狠给印度提了个醒。
再看整个南亚,局势早就不是以前那样了。过去,印度一直把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拿捏得死死的,谁要是不听话,就时不时敲打一下。可现在这些国家都变聪明了,纷纷找新靠山,和印度保持距离。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这次联手,直接把印度的东部战略空间压缩了一半。印媒自己都在感叹:“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这种话,放在三年前,谁敢说?
2.jpeg

咱们再把注意力转回中印关系,前段时间王毅访问印度,各种“缓和”信号到处都是,边境管控、经贸合作都有了新共识。印度对外放话:要发展经济,供应链和市场离不开中国。美国在关税上步步紧逼,印度也不得不放宽对华关系。表面上看,莫迪政府的“示好”好像有点效果。但一转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突然走得这么近,大家才明白,南亚这盘棋,可不是中印两国能完全说了算的。印度再自信,也拦不住邻国自己找新出路。
这场世纪和解的背后,有没有推手?答案其实不难猜。6月,中巴孟三方副外长级会议在昆明召开。中国副外长孙卫东那句“三国都是好邻居、好伙伴”,差不多就给后续合作定了调子。短短两个月,巴孟就签了六项协议。这速度和效率,外部力量肯定起了作用。中国没大张旗鼓地“拉帮结派”,却在关键时候推动了一把。南亚外交,往往就是这么悄无声息地起作用。
中国的南亚策略有自己的一套,既不是简单地“拉拢一方打压另一方”,也不搞阵营对抗。合作的核心就是利益——谁愿意一起干,谁就有机会。中巴经济走廊这些年实实在在提升了巴基斯坦的基建水平,中孟贸易优惠和投资也都落地了。5万吨大米直接贸易,在南亚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印度那种想主导地缘政治的思路比,中国这种靠项目建立信任的做法更受欢迎。谁愿意天天被人高高在上地指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关键。
孟加拉国急着借助巴基斯坦的纺织、能源等产业对接南亚市场,巴基斯坦想通过孟加拉的人口和新兴消费市场拓展业务。去年双方开通了海上直航,今年又升级成政府间贸易。巴基斯坦内政部长访问达卡,双方一拍即合,直接实现护照免签。这种合作节奏,光靠嘴皮子肯定办不到。历史仇怨归历史,现实生意一项项推进,这才是新南亚的趋势。
当然,历史包袱还在,孟加拉国内要求巴基斯坦就1971年大屠杀道歉的呼声很高,巴方还是不松口。两国高官见面,历史问题肯定会摆到桌面上,谁也不让步。但这并不影响合作继续进行。大家都清楚,几十年的死结不可能一下子解开,先把合作搞起来,历史问题慢慢解决。政治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不浪漫,但是管用。
3.jpeg

临时政府为啥敢突然改变外交方向?其实道理很简单。哈西娜政权倒台后,孟加拉国急需外部支持。印度收留哈西娜,临时政府看着就别扭。巴基斯坦这时候伸出橄榄枝,既修复了外交关系,也是给印度一个警告:别以为只有你能说了算,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越走越近,等于用实际行动逼着印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
印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自信”了。习惯了当“老大哥”,总想着主导、干涉别人。可南亚国家现在想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是天天被教训。中国的做法就很实在——不干涉内政,不高高在上,谁愿意合作就一起干,不愿意也不强求。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想要多元选择,谁还愿意把自己绑在一棵树上?
在军事方面,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还没到结成同盟的地步,但已经有一些有限的军事互动了。只要南亚合作继续多元化,军事交流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过去印度靠人口、经济和军力压制周边国家,可现在,这些国家都在找新的依靠。经济和安全上对印度的依赖减少了,印度在南亚的“核心”地位自然就会被削弱。
中国的策略其实很简单,把选择权还给各国自己。南亚国家愿意合作,中国就帮忙推动,不愿意也不勉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中孟项目落地,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合作成果。中国不搞“非此即彼”,也不强迫别人选边站。谁想参与就参与,谁想退出也没问题。南亚不再是单极博弈,而是变成了多元博弈的舞台。
印度的问题在于“老办法行不通了”。以前邻国在经济和安全上依赖印度,只能忍气吞声。现在有了新选择,谁还愿意一直被牵着走?中国提供实际利益和合作空间,不摆架子。这才是赢得信任的关键。
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破冰,莫迪政府只能被动应对。印媒天天喊“影响力被削弱”,但其实印度也不是没机会。能不能借此反思一下外交策略,放下身段尊重邻国利益,才是真正的考验。要是还摆出“老大”的架子,最后只能把自己孤立起来。
南亚格局会不会发生大变化?这次世纪和解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区域合作肯定还会不断出现,中国的“润物细无声”策略也会继续发挥作用。历史问题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但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会先发展起来。印度要是还抱着“传统主导权”不放,以后面临的挑战只会更多。南亚这盘棋已经重新开局,谁能适应新玩法,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世界变化太快,没人能永远称霸。今天的朋友明天可能变成对手,昨天的敌人也可能成为伙伴。南亚新格局正在形成,印度能不能“清醒”过来?还是继续自我陶醉?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浩骞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