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飞天茅台散瓶零售价跌破2000元大关,白酒投资者和消费者集体焦虑,源于消费淡季冲击与新生代需求转变引发市场回归理性。
茅台降价并非崩盘信号,而是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必然体现。
价格从年初2800元一路下滑至2000元以下,黄牛和囤货者损失惨重,茅台股价同期下跌超过10%,总市值蒸发上千亿。
这种波动反映供需失衡,电商平台如拼多多在“6·18”大促中放量补贴,直接拉低终端成交价,同时白酒消费主力从60后转向90后00后,他们对高端白酒刚需降低,更追求性价比高的替代品如五粮液。
淡季本是价格回调窗口,但今年叠加宏观经济疲软,消费者信心不足,企业团购和礼赠需求萎缩,加速茅台去泡沫化。
贵州茅台自身加大产量,非标品投放增多,内部放量推动批发价探底,外部因素如公款消费限制深化,共同挤压高价空间。
市场恐慌实属过度。
茅台毛利率仍超90%,零售价相比出厂价高出千元,渠道健康未现倒挂,而其他品牌如泸州老窖已陷入价格战。
降价是挤掉虚高泡沫,促进消费端与产业端平衡,长期看品牌稀缺性未变,抗风险能力犹存。
新生代倒逼创新,茅台需在产品多样性和营销模式上突破,而非死守金融属性。
价格跌了就慌,没必要。
经济下行谁都难,年轻人不买单很正常。
等等看吧,茅台根基深。
黄牛亏钱是教训,别乱囤货。
行业回归理性是好事。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