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来了中国又好像没完全来,印度到底想做什么

地缘看世界 · 4 天前
北京时间8月30日晚,莫迪结束了对日本的访问,抵达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毕竟是七年来首次访华,象征意义还是很大的。至于背后的动机以及会有什么结果,看完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先说一个笑话,一个时政爱好者在2019年遭遇车祸,今年好不容易醒了,但怎么也不相信现在是2025年。于是他问医生,美国总统是谁。。。。医生说特朗普;那俄国总统是谁。。。。普京;法国总理。。。。。马克龙;印度总理。。。。莫迪;中国。。。。。。。
患者大骂——你这个骗子,现在就是2019年!
好吧,回到正题上来。日子过得真快,这几年感觉世界变了很多,又感觉什么都没有变。就像刚才这个笑话说的那样,世界主要国家甚至连领导人都没有变化。甚至你去看中东这个地球火药桶也是如此,以色列总理还是内塔尼亚胡、土耳其总统还是埃尔多安、埃及总统还是塞西、沙特国王还是萨勒曼、伊朗最高领袖还是哈梅内伊。
当然,我们这些醒着的人都知道,这六年来世界经历了什么。


1
特朗普的大棒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最大的变化是特朗普又回来了。这位什么都懂的总统第一次当选,多少有点黑天鹅的意思,尤其竞选连任时被拜登给赶了下去。然而这次压倒性优势的当选,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天真的变了。
关税依然是特朗普的大棒,只是这次大棒不光挥向中国,而是砸向了全世界。这倒也不能说特朗普变了,毕竟“美国优先”一直是他的理念,只能说上次没有做够八年,让他没机会把大棒挥向全球。
五年前就已经跟美国的关税大棒过招,中国反倒是最应对最从容的一个。甚至在今年三月,关税大棒横扫全球时,成为唯二敢于用对等关税反制美国的国家。另一个则是加拿大,3月11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将对加拿大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提高至50%。加拿大则于12日宣布对价值298亿加元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不过中国和加拿大硬刚美国的逻辑不同,中国是知道与美国的矛盾无法调和,退无可退;加拿大则是持宠而骄,我是美国最踏实的小弟,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如今硬刚者名单看起来还可以加上印度。8月6日,特朗普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输美商品加征的25%惩罚性关税,生效日为本月27日。至此,美国对印度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累计高达50%。
印度总理莫迪则在8月7日首次发表讲话予以回应,表示即使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他也不会损害印度农民的利益。反制措施目前则有对美国包括大豆、玉米、苹果、阿拉斯加原油在内的35亿商品加征30%关税。对一些医药原料、纺织面料等加征25%关税。将进口的美国威士忌关税调回150%(今年2月,双方本以达成协议降到50%)


2
印度富豪的石油账
印度硬扛美国这事,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来说就两个原因:俄国人给得太多了,美国人要得太多了
关税大棒能打的,一定是对美出口依存度高的国家。印度2024年财年对美出口额是775亿美元,过去3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0.3%。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印度这30年跟中国当年一样,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单就对美出口额的占比来说并没有质的变化。像2024财年,对美出口额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8%,1992年时是16.4%。最高的2000财年则是22.8%。单看这个比例跟中国也差不多。中国在2002年对美出口占比是21.5%,2024年则降到了14.9%。
不过要是比绝对数额来说,那就差远了。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是5246.56亿美元,是印度的6.8倍。当然绝对数少也意味着船小好调头,印度在面对美国关税大棒时可以更从容点。
除了看出口额还要看顺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印在2024年的货物贸易规模是1288亿美元,顺差是458亿美元。印度这边的评估是加征的关税将造成20%-30%的出口量下降。
总而言之,无论采取哪种算法来评估影响力,你都会发现其实美印贸易战,对印度经济的影响规模就在几百亿美元。这个数字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必须下跪的影响。尤其俄国人很大程度,已经补上了这个缺口。
受俄乌战争的影响,西方对俄罗斯石油总体呈禁运状态,小国也不大敢进口俄国石油。中国和印度则是俄油的大买家,不过虽然都无视美国的禁令买,但逻辑却不一样。8月19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一语道破天机,“2022年之前,也就是俄乌战争爆发之前,中国有13%的石油是进口俄罗斯,现在则增长至16%。所以可以看出中国的石油来源是很多元化的”;
“印度当时(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占比不到1%,只有1%,而如今我相信已经增加到了42%,所以说印度在牟取暴利、投机倒把”“我称之为印度的套利行为,通过低价购买俄罗斯石油,然后将其作为商品转售,这种行为是在战争期间迅速兴起的,是不可接受的”。
特朗普虽然不按常理出牌,但不是不讲道理,只是他自认为的道理比较简单,那就是不能让别人占美国的便宜(同时不去想自己有没有从其它方面占便宜)。贝森特的评估,是印度至少赚取了160亿美元的超额利润。所谓“超额”,换而言之就是纯粹倒买倒卖部分的获利。
实际获利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根据估算印度在2023年、2024年,每年能从倒卖俄油获利230亿美元。今年仅上半年就获利160亿美元。注意这里说的是利润,对美的426亿顺差则还只是贸易额,不代表印度赚了那么多钱。
这样一算帐,用石油换减税怎么都不划算,尤其印度当下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特别需要便宜、稳定、量大的石油供应,长期看没有比俄罗斯更合适的能源合作伙伴了。因此在抗议美国加征关税的游行中,印度民众打出了“买俄油为生存,卖成品为发展”的标语。


3
印度的应对之法
抛开大国相争的宏大叙事不说,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如何让“人”满意的问题,更何况无论美印都还是选举国家。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人无非大略分为三个群体:权贵、农业产业人员,以及工业产业人员。
莫迪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大帐算明白,不代表小账就能平衡。贝森特的采访还道了另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钱被“一些印度最富有的家族”赚走了。
虽然贝森特没有展开说明是怎么赚走的,但这本身也不是可以隐藏的秘密。简单点说,就是印度的财阀将进口的俄油产地,改换为马来西亚或者阿联酋转售,或者精炼、勾兑后再卖。而原本可以直接从俄国进口石油的欧洲则是最大买家。
比如印度首富、能源巨头,信实工业的控制人安巴尼,就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彭博社发布的2025年“亚洲最富有家族排行榜”中,排名第1的安巴尼家族,905亿美元的净资产超过第2名的泰国谢氏集团一倍还多(正大集团,426亿美元)。中国人知道这位首富,是因为他在孟买市中心建了一幢27层私人豪宅。整个豪宅只住着一家五口和伺候他们的600名仆人。
你很容易明白,这些钱是整个权贵阶层在分肥,普通民众并不能从倒卖石油中获益,但要是因出口受限导致工作机会减少,或者印度用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方式,来换取美国降低关税的话,那莫迪的选情必然会遭遇危机。
受益于“地大物博,人口不多”的优越环境,美国的农产品一直以量大便宜而著称。印度之类的选举国家为了选票,又都有超高壁垒的农产品保护政策。现下特朗普为了拉平逆差,更为了选票,与日本、韩国等国进行关税谈判时,都会要求对方开放农产品市场。
印度的情况也是如此。农业及其相关领域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不算高,约为16%,但却支撑着印度近一半的人口,也就是掌握接近一半的选票。因此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6月30日接受印度《金融快报》采访时表示,农业和乳制品是印美谈判中的两条“红线”,“我们不可能做任何会削弱我们的农业和农民地位的事情。”
8月25日,莫迪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发表讲话时进一步强调:“我将告诉我们的小企业家、我们的店主兄弟姐妹、我们的农民兄弟姐妹、我们的畜牧业兄弟姐妹……无论是我国的小企业家、农民还是养殖户,对于每个人,我向你们保证,你们的利益是最重要的。”
问题是特朗普也要给选民一个交待,并且不想因放水给印度而失了面子。《印度教徒报》在7月评估谈判前景时就悲观的认为,美国坚持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是因为特朗普政府不想为未来与欧盟和日本的谈判,树立不利于美国的先例。
财阀的钱不能动,农民的利益不能损害。那些出口行业承受损失也得补上。
印度对美出口主要是四大产业,服装业与纺织品、电子产品,制造业,珠宝产业。服装和纺织品占印度对美出口总额的33%(约109亿美元)。行业平均利润率仅8%~10%,其次是电子产品中,出口额是14.6亿美元。主要是手机,尤其是苹果手机,今年二季度更是同比暴增240%,成为美国最大的iPhone供应国,占44%的份额。
服装纺织品和电子产品代工利润率都不超过10%,加关税的话肯定竞争不过周边国家。也就出口额为8.1亿美元的制药业利润相对较高,达到20%~30%。
印度的仿制药有成本优势,电子产品的话,品牌方比印度急。目前的情况是,苹果将在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以换取印度生产的iPhone关税豁免。因此真正需要印度解决的,主要是纺织及相关产业的出口问题。
在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纺织业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印度也不例外,目前印度约有400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带纺织服装业,贡献GDP的6%、工业产值的20%。可以说要是印度有办法解决纺织出口问题,那关税压力就能解决一半。
开拓美国之外的其他市场,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就这个问题来说,中国有足够的经验可供借鉴。从中美博弈的解读说,2015年开启的“一带一路”计划,就是为了降低对美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对美出口占比的降低,主要得益于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长。以今年一季度来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比重超过50%。
印度的抄作业做法,是将40多个国家列为“新兴伙伴”,前去分别谈判。包括日本、韩国、拉美、中东等国家。纺织品、加工食品、皮革制品和海产品是重点推销门类。印度预计将这40多个新兴伙伴的出口份额,拉高到出口总额的90%。以2024年至2025年初,印度对“新兴伙伴”的出口同比增长超15%。这也为印度硬扛美国提供了底气。


4
中印关系
中国和印度虽有矛盾,但在经济上却有一个共同点和一个互补点。共同点是都在俄国与西方的博弈中站队俄国;互补点是中国正在用扩大进口的方式,扩张全球影响力,可以成为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俄国石油出口量是2.4亿吨。中国进口俄油总量为1.0847亿吨,印度从俄罗斯进口8750万吨。两个这家加起来,就超过俄油出口的80%,中国进口的绝对数额还更多。如今美国把压力对准印度一家,单纯从缓解自身压力的角度来说,印度也希望能够跟他站在同一战线,共同抗压美国。
中国买俄油固然也有便宜的原因,但更多是地缘政治上的考虑,包括与俄国维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换而言之真要用减少进口俄油,来和美国交换筹码,那对印度的影响力远大于中国。
至于中印之间的互补性,尤其是对印度的重要性,而是由身处不同发展阶段的地位造成的。已经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客观上已经不可能再过分倚重出口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朗普只是帮中国加速了向消费型国家转型的进程。2007年,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表明中国已经意识到进出口平衡的重要性;2018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则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开启。
太阳底下无新事,印度现在用出口拉动经济之路,不光中国走过,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也走过。回顾历史,中国的制造业崛起进程,能够跟美国的消费市场形成互补,是关键所在。如果美国走的是民主党路线,打造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全球经济圈,那么印度是最适合取代中国生态位的国家(前提是要有中国的高效率)。问题是特朗普主义要的是美国优先、制造业回流,哪怕日韩欧洲这样的坚定盟友,都会让美国感到不安全,更别说一直强调自主的印度了。
既然美国市场肉眼可见的没有希望,那么印度就算不想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用中国这样一个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来对冲失去部分美国市场的影响,也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因此你会看到,8月19日,莫迪在总理府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并面对镜头表态“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应拓展合作,让世界感受到印中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
这句话迅速登上印度《经济时报》、英国《卫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并引发热议,所有人都清楚中印关系这次有转机,是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不过值得玩味的是,中国官媒对此暂时却还是冷处理态度,毕竟中国也知道,印度始终还是视中国为最大对手,又不能像当年的中国一样,愿意在自己还不强大时选边站队(这种态度使得新中国历史上有过:中苏蜜月期、中美蜜月期,甚至中日蜜月期)。
如今莫迪来中国,更多是因为特朗普自己站出来,替代中国承受了印度日益高涨的民族情绪。
听其言,观其行,最后中印关系能走到哪一步,还要看这次会面的成果吧。单从经济角度说,如果这次中国在会晤后不久,宣布要进口一些印度产品,而印度放松对中国投资的一些限制,那么就算是有实际成果了。


5
“二战终战秩序”VS“朝战终战秩序”
尽管需要中国的合作,但印度并不想在中美博弈中站队,来中国之前刻意访问日本,同时不参加93阅兵就是具体的表现。
93阅兵最大的矛盾,在于中国想强调当下的全球秩序是由二战结果奠定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二战终战秩序”;而美国认为在苏联解体之后,是“冷战终战秩序”奠定的,而如今客观形成的则是“朝战终战秩序”。
“二战终战秩序”给中国带来的是联合国五常席位。中国亦在经济实力还很弱时,就上桌吃饭,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代言人。这点实际是让印度非常嫉妒的,1944年联合国还在筹备的时候,甘地就表达过独立后的印度应该拥有席位的想法。一个在印度广为流传的谣言,是联合国曾经邀请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拒绝了该席位,并将之转让给了中国。
实际情况是当时有人向尼赫鲁询问过联合国邀请过印度为常任理事国的传闻时,尼赫鲁在1955年9月27日答复时表示“没有这样的正式或非正式提议”,只是媒体刊登出来的辟谣声明,反而成为一些印度人津津乐道的证据。。。。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中国成为“二战终战秩序”主导者的一员,是用3500万军民的生命换来的。因此尽管印度曾多次做出入常尝试,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成功。
于美国来说,二战终战秩序实际在1947年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国策时(杜鲁门主义)就已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接受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冷战秩序”。冷战结束后,美国享受了二十多年的,一超独大的“冷战终战秩序”。
如果美国必须放弃一超独大的地位,那么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就是“朝战终战秩序”。在那场战争中,不仅西方国家在美国的主导下结束紧密同盟,每一个第三世界板块也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参加。对手则是中、朝、俄军事同盟。
朝鲜战争中的所谓联合国军名单可以说明问题。联合国军共有十七个参战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因轴心国身份,当时暂时没有加入联合国,所以没有直接参战,再加上韩国这个当事国。以这个21国名单而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最核心的“五眼联盟”;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是狭义的西欧,即“查理曼体系”成员(公元9世纪组成了查理曼帝国),也正是欧盟的六大创始成员国。希腊是欧洲其它国家的代表、土耳其代表中东、哥伦比亚代表南美,日本/韩国代表东亚、泰国/菲律宾代表东南亚,南非/埃塞俄比亚代表非洲。
虽然过去了70多年,上述名单依然基本稳固,即便南非黑白异位,并被中国拉入金砖国家;即便中国是埃塞俄比亚的第一经贸伙伴,也不敢在93阅兵中站队中国。
将已经公开的93阅兵的出席国家领导人名单,与70多年前做对比,感受会更加的直观。朝鲜战争在军事上以中国为主,俄国、朝鲜为辅。93阅兵中国是主持国,一号嘉宾是俄国领导人,二号嘉宾是朝鲜领导人。其余确定派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的国家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印尼、马来西亚、蒙古国、巴基斯坦、尼泊尔、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伊朗、刚果(布)、、津巴布韦总统、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古巴、缅甸,等24个国家,无一是当年所谓联合国军的成员。


6
“非暴力不合作”的印度力量
印度的态度,则与70多年前一样,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左右逢源”。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故意缺席(不愿意表态)的情况下通过了决议,谴责北朝鲜为“侵略者”。8月通过了决议要求北朝鲜撤回三八线以北,由联合国监督北朝鲜撤军,不给予被北朝鲜任何援助。印度对这两项决议都投了赞成票。
然而7月7日,联合国发起向南朝鲜提供军事援助的决议,当成身为非常任理事国的印度也表示弃权。同时又派了一支医疗队赶赴朝鲜半岛。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12月5日,印度联合缅甸、埃及等11个国家向中国呼吁不要越过三八线,以便早日结束战争。同时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要求。并在战后调解战俘交换的问题上,竭力发挥协调作用。
总而言之,印度当年的战略就是两不得罪,同时又利用各种机会显示自己才是第三世界国家领袖。问题是国际政治讲的就是丛林法则,没有可能不流血,光当和事佬就能成为一级。就现代史而言二战成果让美国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冷战成果让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则通过二战和朝战得到了联合国五常席位,成为多极世界的一极。
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印度都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战绩。最让印度引以为傲是的通过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迫使大英帝国同意其独立。甚至印度将这个日不落帝国的解体,也归功于自己。然而事实却是,这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推动的,为的是迫使欧洲列强吐出殖民地。
换而言之,如果时间倒回到一战结束时,不管印度用非暴力还是暴力的手段,都无法独立。悲剧的是,印度当下虽然非常努力的把自己打扮成军事强国,但因为在军事上完全没有跟强国对抗并取得胜利的传承与经验,整个过程犯了非常多普通军迷都能看出来的方向错误。印度在“印巴五·七空战”的大败即是最好的证明。
总结下来,两个地缘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将极大影响印度的未来:一是在地理层面,被当年的印巴分治方案,切去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个角,尤其是与巴基斯坦的结构性矛盾,使其无法通过陆地连接旧大陆其他国家;二是没有军事基因,过度迷信“非暴力不合作力量”,造成整个印度都存在“不知兵”的问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印度在哲思、冥想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印度教也成为当下印度凝结民族共识的法宝,只是这“不知兵”的问题,必然会极大影响印度的上限。从这个角度说,印度想成为帝国体的难度,甚至比乌克兰夺回乌东失地的难度还要大。毕竟普京再说历史上没有乌克兰这个国家,如今乌克兰也通过鲜血补上了这块短板。
如果再往前追溯,东京审判中印度法官也是唯一拉达·宾诺德·帕尔主张全体日本人无罪的法官。他的核心观点是国家行为不应由个人承担。抛开立场来看,这种过于关注所谓“人性”,而忽视国家机器的暴力属性,以及国家机器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思维模式,其实正是历史上印度只有文化而无国家的原因所在。
1.jpeg

作者温骏轩
生于20世纪70年代,法律专业出身。2009年开始,以地缘视角,辅以原创地图,在网络更新“地缘看世界”系列文章,创作文字近千万。已出版《谁在世界中心》《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等著作。其研究成果中的“新世界岛论”“北纬42度温度线”等创新理论,在地缘政治、军事、历史等相关领域引发广泛关注。


- END -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地缘看世界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