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通婚那些事儿,说白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也不是每个“白富美”都能让你幸福。俄国姑娘,高挑漂亮,确实让不少中国小伙子眼睛都直了。可往里面一走,才发现有些事你真没料到。我有个哥们就是这样,开始欢天喜地,后来却抓耳挠腮,悔得不行。大家都说,天边的月亮最圆,眼前的生活却最难熬——这事儿,估计不少人还真有话要说。
这几年,东北那片,坐火车过几个小时,街头就能碰见一堆混血小孩鼻子挺、眼窝深,爸爸头发黑得发亮,妈妈却满脸红晕、金发飘飘。你可能觉得新鲜,甚至有点羡慕。可我见多了,这事儿可不是看起来那么美。大家知道,东北男人多,女人确实少,每到春节相亲,媒人家门槛都快踩平了。有时候,不光本地姑娘不够用,还得“进口”点,不光是朝鲜、越南、老挝,俄罗斯姑娘也算个大头。
说起来,俄罗斯美女确实有一股独特的风情,高个子、皮肤白如雪,眼睛又大、嘴小小的。有时候,她们过来看亲戚,小伙子们追在后面,差点打起来。你以为娶个俄罗斯老婆,日子能跟画报上一样,好像从此生活有了诗和远方。可等你真把人接回家,柴米油盐一过,就有点不是那么回事了。
有个亲戚,二十多岁的时候娶了俄罗斯姑娘,就是那种学校里留学认识的,两个人一拍即合。结婚那一阵,夫妻俩天天腻在一起,满屋都是香喷喷的蜂蜜蛋糕和俄式大餐。可结婚后没几天,问题一下子冒出来了。
俄国女人年轻那会儿,身材确实能打。穿个风衣,走在雪地里像电影女主角。但俄国那边的生活习惯跟咱这不一样,喜欢吃肉、啤酒、香肠、各种奶酪,那种高热量食物,天天不离嘴。慢慢地,你发现,家里的冰箱永远装不满,体重秤上的数字只涨不掉。两三年下来,原来“少女身”,现在“妈妈身”,甚至“阿姨身”。男人们一开始以为自己能接受,可真等日复一日,看着曾经的白衣女神,变成沙发上的吃货,内心还是有点落差。没人敢说这些,但我敢打包票,抱怨的一定不少。
体味,也是个老大难。大家都说俄国气候寒,吃肉多是扛冷的。你以为只是味觉的事儿,其实连嗅觉都跟着遭罪。每次冬天,屋里热得跟蒸桑拿一样,这时候,体味更重了。说好听点,有点“小野性”;说难听点,你会觉得,不管怎么洗衣服、喷香水,始终有种说不清的“俄罗斯风味”——是汗和肉的混合味,也是习惯和文化的味道。中国男人讲究清清爽爽,结果两口子坐在一起,有人开始假装鼻塞,家里空气清新剂都用空了。有人劝说试试改变尝试,结果,真到头也就是多点忍耐。
你还别以为只有这些。俄国姑娘婚前确实像小鹿乱撞,对形象极度讲究,出门前一小时化妆正常操作。但一过门,身份变了,心态也跟着变。人家会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是不是该放松一下啦?在俄罗斯,抽烟喝酒可不算啥,大妈都能拎着白兰地跟你拼。婚后,啤酒不离手,朋友聚会三天两头,香烟点着就不熄火。在中国家庭里,这口子一来,别说老人接受不了,年轻人都皱眉头。
我家那位亲戚,刚开始还能嘻嘻哈哈,觉得有异国风情。可时间一长,烟味加上酒气,家里人慢慢有意见了。有次春节,亲戚聚会,俄罗斯媳妇喝酒喝大了,哗啦一声就把酒杯摔地上,所有人静默三十秒。后来老人把亲戚拉一边,小声念叨:“这媳妇,日子能长久吗?”亲戚也不是没努力过,为了媳妇健康着想,从网上找方法、做清淡菜,开窗通风,甚至一起运动跑步。可习惯这东西,没那么容易改,最后还是各自为主,你过你的,他过他的。
其实有时候想想,这事儿真没谁对谁错。俄罗斯姑娘嫁到中国,也不是没压力。语言文化隔阂、亲戚朋友乱七八糟,老家的亲人都在彼岸,过年没法凑热闹。身份转换的巨大落差,心里说不出的失落。她也许心里也想,“我已经尽力,可为什么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夫妻间误解越来越多,争吵也逐渐增多。身边朋友一聊,都说“早知道就不那么冲动”。但感情这玩意儿,刚开始谁能算计那么精准?
你可能觉得,这只是东北那边的事。其实整个中国,但凡人口失衡严重、婚姻难题突出的时候,跨国婚姻都有类似的曲折。前几年网上有段子说:“俄罗斯媳妇,婚前是女神,婚后是大姨。”听着残酷,其实就是现实。小伙子们一开始确实图了新鲜、图了好看,可婚姻终究是柴米油盐、是陪伴和理解,不是绚丽的皮囊和偶像剧里的桥段。
我采访过几个“跨国夫妻”,有人说自己后悔,有人却觉得再难也值得,毕竟人生没法全是顺心,“成了故事,也成了教训”。他们说,异国婚姻就像满柜子的俄罗斯巧克力,你不知道哪颗甜哪颗苦。或许,也有些夫妻到最后还是能过得自在,毕竟人心各异、有缘堪愈。
闲话说回头,要是你真碰见俄罗斯美女,不妨多聊聊,看看她到底是个什么性格,习惯是一时,理解是一世。我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用在中俄通婚,格外贴切。到底是后悔,还是庆幸,没人能替你下最后的结论。
或许人生,总得自己走一遭。这世上最难的,还是“别人的月亮”,不见得就比你家灯泡亮。俄国姑娘美是美,但日子要自己过。最后我只问一句:你真的准备好了,跟她一起扛过那些看不见的冬天和夏天吗?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