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又要开始了。这次谈判大概在十月底十一月初进行。双方都在准备自己的策略。美国一会儿说要谈农产品,一会儿又说要谈高科技,还总拿关税说事。中国则保持稳定态度。
美国想要卖更多农产品给中国
美国非常关心农产品销售问题。美国农民现在很着急,因为他们的大豆卖不出去了。农民手里的库存越来越多,钱却越来越少。贷款要还,保险要交,但是没有收入怎么办?
美国政府特别想在这次谈判中让中国多买美国大豆和其他农产品,这样他们就能向农民交代了。农民对选举很重要,所以美国政府很着急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还想拉欧盟来帮忙买他们的农产品,但这不太现实。欧盟的规定不一样,他们对转基因大豆的要求很严格。欧洲的工厂也不能一下子处理那么多美国大豆。
中国已经开始从其他国家买大豆了。我们不可能一直只依靠美国。这种多元化采购对我们更有利,不会被卡脖子。
稀土问题是中国的优势
美国最近又拿稀土说事,威胁要对中国稀土磁体加200%的关税。这其实是虚张声势。
美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稀土用在电动车、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许多重要领域。就算美国加了高关税,短期内也找不到替代品,最后伤害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工厂。
中国在稀土开采、冶炼和加工方面有巨大优势。这不是一两年能赶上的。美国喊得凶,但实际上不敢真正断供。他们知道一旦断了,他们的高科技产业就要停工。
我们不会像他们那样大喊大叫,但这确实是我们手里的一张好牌。
高科技限制是美国的手段
美国还在和欧洲商量怎么限制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他们想控制半导体、设备等产品的销售。
美国想拉着欧洲一起“围堵“中国,但是欧洲企业也要算账。失去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损失太大了。美国的这些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实际上,欧洲企业很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他们需要在中国卖产品,也需要从中国买零部件。贸易是双向的,不是美国想断就能断的。
高科技限制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但也促使我们加快自主研发。长期看,这反而可能让我们的技术更独立。
谈判中的真实情况
中美谈判很复杂,不像新闻说的那样简单。美国一会儿强硬一会儿温和,就是想让我们乱阵脚。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稳定:按规则办事,按程序来谈。我们不急着为了短期成果而牺牲长期利益。农产品可以谈,但高科技安全是底线。
美国急着要“成果“是因为他们有选举压力。他们需要向选民交代。但我们不需要跟着他们的节奏走。
现在谈判可能会有一些小成果,比如中国可能会增加一些美国农产品的采购,美国可能会放松一些已有的关税。但关键技术方面的问题不会一下子解决。
结语
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大豆价格影响我们吃的肉价格,高科技限制影响我们用的手机电脑。你觉得这次谈判会对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