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泰国皇家警察总部,年度第七次国家警察委员会会议只开了40分钟,随行人员愣着,仪仗队也没跟上节奏。普坦神情紧,脸色沉,脚步很快。媒体拦住他问一句,他只丢出:会议已休会。再追问人事任命是不是推迟,他点点头。被问到是不是和查隆基亚的投诉有关,他回了句,涉及很多问题,就匆匆离开。
戏早在会前铺垫好,下午2点50分到5点20分,足足两小时的闭门会谈,只有两个人:普坦和国家警察总长吉提拉·班佩特。外界只知道谈的核心是人事,一份将在警界掀起大风浪的高层任命名单。等到正式会议进入议程第四项,也就是最敏感的任命环节,风向彻底变了。普坦起身,只说“推迟”,整场会议就此按下暂停键。新会议时间定在8月31日下午3点,没给更多解释。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程序性争执,背后全是人,都是派系。去年,政府调查组给出结论,警队内部长期存在两股对立势力,彼此角力、互不相让。3月,时任警察高层被停职,风向就此转变。素拉差的突然离场,让全国震动。他曾被视为最有可能登顶的人物,办案高调,改革喊得响,走到终点,却被迫止步。吉提拉·班佩特接任国家警察总长,表面平静了一阵,内部的火一直没熄。
火点在哪里,人事任命。警界的晋升,不只是职位变化,更关乎资源、权力、地盘,直接改写未来几年的指挥链。今年的名单分量很重:2个副警察总长空缺,7个助理总长,16个省警察局长,再加上几十个要害岗位。谁上,谁下,谁被放进候选,谁被卡在名单外,都不是小事。
本周,一封投诉把这场暗战拉到了台前。投信的人叫查隆基亚·潘卡威,中央调查局的硬骨头。他把材料直接递到普坦手上,还走进政府大厦,当面汇报另一件案子,关于佛教大寺院和僧伽体系的腐败调查。话不绕弯,他指着晋升机制开刀,毫不客气:有人在背后操盘,人事被无形之手牵着走。有能力的人被边缘,有背景的人连连上位。更扎心的,是他爆了一件旧事:去年有人想把他从中央调查局调去曼谷警局,外界普遍把这当成降级安排。他说这不是偶然,是一个设计好的动作,目的很清楚,削他的影响力。
风口浪尖就在昨天,外界传得最沸的是两个人被排除在副警察总长候选之外:查隆基亚,以及曼谷警察局的诺帕辛·普萨瓦特警少将。两人资历深,口碑也不差,但名字没有出现在最终名单里。闭门会谈之后,正式会议只进行了40分钟,就地解散。
警队内部的老法则,资历靠前优先。前犯罪镇压部主任说得直白:查隆基亚的资历排名第94,但更年轻的都在往上走。按惯例,前八的优先,现在这条规则被系统性忽视。说白了,名单不是按序排,是按力量排。
谁的力量?这位前主任给出一个残酷的划分,三股势力交错拉扯。第一股是国家警察委员会内部的派系,里面又分两派,一派喊改革,另一派背后有金主。第二股是政治内线,和执政联盟要员关系密切。第三股最耐人寻味,外界叫它“大象票帮”。不急不躁,一点点往上坐,先占坑,再连线,等时机成熟,全局翻盘。这不是传说,是一条清晰的权力链条。
查隆基亚没有退,他把话摊开:“我已献出生命,无需畏惧。我才是推动变革的真汉子。”他喊出改革,直指裙带关系,要求重建清明。这话在警队里,不好听,更不好办。你要是端掉既得利益,迎来的不是掌声,是反击。他还补了一句,自己不会走,除非正义走在前面。
另一方面,消息源透露,刑事调查局局长吉拉蓬·普里迪特也到场,作为查隆基亚的上级,被期待当面回应指控与疑虑。会没开完,回应没给出,悬念就留到了8月31日。内部另一位资深官员不愿露名,他的评价很冷:“一场无声战争。后果很惊人。”这话不夸张。人事一旦被当作筹码,警队的执行链就会松,基层会观望,办案会畏手畏脚,民众的信任很快就会耗干。
回头看过去一年,节奏像剥洋葱,一层一层。调查组把派系问题摊开,停职、交接、清洗,表面像是止血。可只要人事机制还不透明,只要外部力量还能伸手进来,风波就不可能停。这回的公开对峙,把原本在走廊里、饭局上、电话里说的话,搬到了会议厅里。台下人都在看,谁能压住谁,谁能拿下名单,谁能把“功绩制”这四个字拉回桌面。这是一场制度与关系网之间的拔河。
公众的担忧也是实打实的,多年来,泰国皇家警察被诟病的点就这几个:层级复杂、不透明,忠诚度被质疑,改革总是在嘴上。办案好不好,老百姓不难判断。难的是,什么时候能让人相信晋升不是靠站队。现在这场风波,再次把信任摆在台面上。大家都在问,8月31日会给出一个怎样的答案。
现场的震撼画面,倒是给了外界一个直观信号:矛盾激化到领导人不得不“切断电源”。该不该这么做,有人说这是刹车,避免在争议中草率过表;也有人说这是延宕,把矛盾留到后台,继续博弈。普坦的说法很克制。他没点名,也没甩锅,只留下“涉及很多问题”。这四个字,翻译过来就是,问题不止一个人,不止一个名单,不止一个派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