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国女篮年轻化阵痛:弃用老将,18岁新星扛旗?

狸猫体育严选 · 5 天前
中国女篮昆明集训进程过半,距离9月15日收官仅余两周时间。随后的热身赛事将成为检验高原备战成效的关键节点。值得关注的是,球队阵容呈现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宫鲁鸣指导率领的集训队伍中,23岁左右的新生代球员成为主力,30岁的李梦连续两期缺席名单,18岁的张子宇被赋予未来核心的期待,而持续推进的“万次投篮计划”也持续引发讨论。
1.png

宫鲁鸣的建队思路着眼于新奥运周期的布局。本次高原集训聚焦年轻球员的投篮稳定性、防守韧性及后卫技术多维提升,“万次投篮”作为重点训练项目引发外界不同声音。有观点认为,高强度重复训练虽有助于动作定型,但国际赛场的对抗强度与战术复杂性难以仅通过定量训练模拟——实战中的压迫性防守、战术配合下的出手选择等能力,需通过更高水平的对抗锤炼完成。
2.png

阵容构建中老将的缺席引发广泛讨论。李梦虽年届三十,但其经验和竞技水平仍处于高位阶段,连续落选集训名单令不少球迷感到遗憾。与此同时,国内职业环境与海外联赛的待遇落差,也反映出运动员职业路径的现实考量。对比国际篮坛,诸多优秀球员在30岁后仍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如何平衡新老交替与即战力维持,成为球队面临的重要课题。
3.png



年轻一代中,张子宇凭借显著的身体条件成为关注焦点。她的篮下优势与终结能力被广泛认可,但移动速度与对抗适应力仍需大赛检验。如何在培养潜力的同时避免过度期待带来的压力,成为教练组需要把握的平衡。此外,徐凤威、冉珂嘉、李雨汧、田媛媛等新锐球员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她们在青年赛事中展现出的投射能力、篮板控制与关键球处理水平,让人看到后卫线与锋线的未来可能。
4.png

距离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不足三年,中国女篮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宫鲁鸣指导力推的年轻化策略旨在打破长期依赖核心球员的瓶颈,但转型成功需兼顾经验传承与新生力量成长。正如训练中所反映的,单一技术重复与多维比赛能力需协同提升,年轻球员需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老将的价值亦不容忽视。
随着热身赛临近,球迷期待看到年轻球员在防守压力下的技术稳定性,以及张子宇等新星面对成人级对抗的适应表现。中国女篮的建设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而需在潜力新秀与经验老将之间寻求最优配比。毕竟,篮球场上最终衡量标准的并非年龄,而是胜利。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女篮的新老交替策略?青年球员能否迅速承担重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狸猫体育严选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