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不止一堵墙!泰国这次来硬的:军方总长亲自督战,民众砸钱支持

麒元点评 · 5 天前
泰国皇家陆军主导,皇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马纳斯·钱迪将军亲自盯,在沙缴府阿兰亚帕拉贴县,界桩50到51号之间,选的都是双方无争议的边线,避开敏感地带。10公里,实体墙,配军用巡逻通道。年内开工,相关预算已经就位,就等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拍板。为了封死非法越境,瓦解诈骗与走私网络,给这个“最忙、最易渗透”的口子上把真正的锁。
8月28日,周四。钱迪将军带队到了现场。勘察的范围不止计划修墙的10公里,往南北都拉开看,界桩48到51,从班帕莱到班塔坎,几乎就是外界口里的“老路子”。队伍沿线测量、比划、拍照、拉线,技术人员盯着地形图,军官们一一标注关键节点。很多人问,这是不是又一个“姿态工程”,这次不太像。军方定下的方案,是永久性屏障外加巡逻路,监控系统、机动反应全链条配套,不是摆个样子,是真准备常年守。
1.jpeg

修墙的逻辑很清楚,无争议段,直接上实体墙。拉起的不是一般铁丝网,而是军事级防护屏障,厚、重、难破坏,内外两侧留有巡逻通道,车辆可以来回穿插,全天候走动。争议段,先不动硬工程,临时手段顶上,三层螺旋铁丝网、简易巡逻道路、摄像头先布起来,能加的地方把闭路电视也加上。该稳的稳住,该灵活的灵活,既把安全带扎紧,也给外交留余地。
这片边境,过去几年被电诈集团盯上。森林小径、河边浅滩、偏远土路,哪怕只是一条羊肠小道,只要能把人和货送过去,就有人琢磨。普通人感受到的,是电话那头支起的陷阱和银行卡里的窟窿,是新闻里一次次抓获“跑分”“引流”“洗钱”的链条尾端。安保官员的判断很直接,堵住非正规通道,才能真正捅到犯罪网络的七寸。墙不是万能,没墙寸步难行,这在边境管理上几乎是共识。
修墙这事,很快就冲上了舆论场。不少边境省份的居民自发捐款,想要出一份力。有人留言说,电诈把家里老人骗惨了,修,必须修;也有人关心,家里地会不会被占,能不能给补偿。军方的回应挺克制。国内安全行动指挥部安全协调办公室主任万查纳·萨瓦提少将表态,修墙回应的是公众需求,对所有捐助者心怀感激,但捐款入账得走法律程序,该审的条款一项不落。对土地影响,官方也放话,会做详细调查,不会一刀切。你能看出一种态度,要办,但也不想把这事办成“抽刀断水”。
2.jpeg

让外界更关心的是“三个统一”:预算已列,高层支持到位,社会情绪也在那边。军方直说,钱不是瓶颈,程序一过就动工。一条边境线,几十公里几十公里看着长,但对国家安全来说,时间才是真稀缺资源。这种紧迫感,很多人都能感受到。
物理屏障的价值在这类地带非常实用,不是挡住所有人,而是把风险往前端挡,把违法成本抬上去,让过去的“轻轻松松走一遭”,变成“没有组织、没有工具、没有熟路就别想”。配上全天候的巡逻、摄像头、指挥响应,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军方也没把话说死,提到未来会往其他段落复制,但那得看两国边界谈判的进度。先在无争议、威胁最重的区段动手,是个效率优先的路子。
有人担心邻国观感,这次的设计把敏感点处理得比较细。开工位置锁定双方认可的边界线,争议段撤出永久设施,用临时栅栏、监控、道路先替代,把风险控制在线下,同时把外交空间留在线上。你能感觉到另一层意图:不是要“对着干”,而是对犯罪网络下狠手,对邻国关系保持克制。
阿兰亚帕拉贴这片地,常年人来人往,合法贸易和跨境就业本来就多。提到“封堵”,很多边民会本能紧张。军方的说法是,这道墙针对的是非法流动,不是把正当往来一起堵死。怎么区分,靠制度设计,靠通关口岸的效率,靠法律和执法的精细度。
3.jpeg

现场那天,最直观的,是“动真格”的姿态。测线人员在灌木里拉着皮尺往回跑,军官拿着激光测距仪对准界桩编号反复核,地图上用红笔圈住的是“漏点”,蓝笔画的是预设巡逻路。队伍经过村口时,有老人靠在门边看了很久,年轻人问“就修这块吗”,带队军官点点头,回答“选了没争议的线”。这种互动并不复杂,却把一个国家层面的工程,拉回到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上。
这一次,还能读出一个“决心的拐点”。军方不愿再只靠巡逻车来回“打游击”,要做永久设施、做成型态势。把至少10公里的一段先立起来,当作样板,后面就有了参照物。成,意味着复制;不成,意味着回炉。对行政系统来说,选一个问题最突出的段落先试,是务实。
当然,影响评估不可省。军方自己提到可能会动到部分土地,会做细致调查。边民的路、菜地、排水沟,细到这些点,才是政策能否落地、有没有善后的关键。愿意捐款的居民不少,这种支持是情绪,也是期待。把期待接住,需要补偿、公示、听证这些“慢功夫”。快,是安保的节奏;稳,是民生的节奏。两条线得合拍。
从国家治理的镜头看,这道墙是一条信号线。对内,是“国家安全优先”的态度;对外,是“边界事务可控”的姿态。说穿了,修墙不是为了得罪谁,而是为了告诉所有试图利用边界漏洞的人:这条路,没那么好走了。
今天这10公里,如果能把问题压下去,不排除会有更多段落跟进。边界谈判在往前走,工程也在往前走,两条线交错推进,既是挑战,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对普通人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手机响起陌生电话的次数变少,买卖货物的通关更有秩序,孩子过路更安心。这些改变,可能不会在明天就发生,但每一块砖垒上去,就是在为这种改变累积条件。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麒元点评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