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上海K11年度大展“BAGISM包·当代”展览开幕

SilasBathu · 5 天前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举办的全球首个原创高端时尚包袋跨界艺术展——“BAGISM包·当代”,于今天正式拉开帷幕。该展将在7月15日至10月9日在上海chi K11 美术馆举行。
1.jpeg

K11及KAF创办人郑志刚先生与策展人及艺术家合影
K11一直将艺术、文化、时尚与设计的力量有机融合,以充满想象力、创新的艺术展览和跨界活动展现K11独特的时尚艺术气息。这次K11将艺术跨界延伸至时尚领域,携超过350余件跨越400年历史包袋及15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开一段超越100天的跨越国度及时代的时尚艺术之旅。如今包袋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独一无二的配饰,也是女士们的心头至爱。手包这几百年间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着不同的作用和象征。它的设计也随着时代与潮流转变而不断更新,所承载的文化和含意也有所不同。此次K11将艺术结合时尚,用包袋与艺术的创意对话为公众呈现经典时尚与当代艺术跨界完美融合,以另一种角度思考艺术与包袋和时尚的关系。
2.jpeg

展览现场入口
K11与K11 Art Foundation创办人郑志刚先生表示:“时尚与艺术的跨界,是K11一直倡导的工匠精神的最佳展现,也将由K11引领这个趋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跨界艺术展,激发人们对艺术概念与时尚设计的脉络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与讨论,审视两者在文明的轨迹中不可分割的关系,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和社会提供全新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
为呈现艺术与时尚的完美融合,这次展览特别邀请了法国策展人伊丽莎白·阿祖莱(Elisabeth Azoulay)女士、青年策展人刘品毓小姐联合策展,同时由国内知名时尚主编及策展人叶晓薇女士担任此次展览策展顾问。她们将共同策划并从历史、女性解放、名人、艺术这四个核心议题,将包袋与艺术品重新展现历史的过去以及我们生活的当下。
3.jpeg

现场观展
展览现场以充满时尚设计与巧妙的展示方式,让公众直面了解包袋几百年的历史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手包的设计演变、背包方式,以及包与女性地位和含义。公众还可与巨型Lady Dior手包艺术装置进行互动,加强现场参与感与体验。而展品中还有不少是跨时代的经典和名流珍藏,如Coco Chanel亲手设计的包袋、简·铂金(Jane Birkin)的原版包袋及时尚传奇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与伊夫·圣罗兰(Yves-Saint-Laurent)的私人手包、著名影星刘嘉玲(Carina Lau)的私人收藏等,其中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丽用过的Hermès原版包袋更是首次在国内展出、让观展者近距离接触经典包袋设计的艺术之美。
4.jpeg

现场观展
展览策展人伊丽莎白·阿祖莱(Elisabeth Azoulay)表示很荣幸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手包作为生活饰品,如今大部分都被放入橱柜进行展示,希望透过艺术设计来赋予这个饰品更多的内涵和含意,透视其背后跨越几百年的历史和经典设计,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完美诠释每个经典包袋作品。
5.jpeg

现场观展
此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是邀请到何采柔、胡为一、李爽、梁远苇、廖逸君、罗智信、靳山、彭薇、王浩然、王恩来、王思顺、于吉、徐震、张恩利、赵要(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等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欲望、信息、生活/轨迹、性别、现成制品、传统、广告、社会参与以及消费者9大主题,带来充满自我主张的“BAGISM”艺术作品。同为此次展览策展人刘品毓认为这次展览为观众呈现一场贯穿400年包袋历史的时尚与包袋的跨界对话,以不同的角度诠释包袋在当代社会的角色与意义。其中,中国知名当代艺术家张恩利为“BAGISM包·当代”这一当代艺术展特别定制了新的绘画作品,该作品将在之后参与特别公益义卖项目。张恩利的绘画作品一直围绕着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视或是被遗忘的物和环境。
6.jpeg

当代艺术家王恩来作品《浪潮》位于K11中庭
展览期间,年轻艺术家王恩来的作品《浪潮》置于上海K11一楼中庭,通过控制排风扇的启动顺序,呈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袋充满变化的波浪矩阵,使垃圾袋脱离原本的功能语境,生成新的关系,让观众在上海K11入口的远处已经能感受“包·当代”展览带来的震撼力。作为展览亮点的两位艺术家,在为我们展现当代艺术的同时,也记录了生活中日常“物”的印迹。
7.jpeg

当代艺术家胡为一作品《集結》
此外,中国著名的人像摄影艺术家肖全的摄影展《我们这一代》也同一天在chi K11美术馆内开幕,这是肖全多年来拍摄名人肖像的大型回顾。同期,10 Corso Como和“上下”之家也将分别举办其名为《时代的肖像》及《美丽世界》的展览。史无前例的三馆联展主要展出2012年至2015年间的新作品以及一百多张从未公布的作品,可以让观众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肖全的创作。
8.jpeg

当代艺术家靳山作品《误解》
除了展览,chi K11美术馆还将于每周末继续举行“BAGISM包·当代”艺术讲座及工作坊等教育培训活动,公众可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互动方式,参与并了解时尚及艺术的话题讨论。K11将持续引领艺术的跨界风潮,为大众带来更多跨越不同领域的新鲜创意体验。
我们这一代 肖全的肖像与历史语境
我是1990年在何多苓家里第一次见到肖全的,那时,他已经拍摄了一些文学艺术领域的先锋人物,例如诗人北岛、顾城以及作曲家何训田、音乐家朱哲琴,画家何多苓等。他将自己的照片用简陋的复印方式装订成册作为《象罔》杂志的一辑,给我翻阅。从此,我开始了解肖全并有了之后的“共同战斗”。
9.jpeg

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从俄罗斯和苏联文化过渡到接受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萨特等欧洲思想文明的一代;是从托尔斯泰、契科夫、高尔基的文字过渡到狄更斯、巴尔扎克进而迅速与里尔克、艾吕雅、加缪、黑塞的感觉产生共鸣的一代;是从广播中的革命旋律过渡到倾听巴赫、莫扎特、肖邦、拉赫玛尼洛夫、肖斯塔科维奇、勋伯格的一代;是从列宾、苏里科夫、谢洛夫、马克西莫夫转向米勒、巴比松画派并很快理解高更、梵高、蒙克、毕卡索、达利以及康定斯基的一代。的确,就艺术领域来说,是迅速地解读杜尚和博伊斯并对那些更为富于当代性的艺术具有充分理解心理的一代。简单地说,这是一个阅读西方并再次开始想象欧洲文明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并希望改变世界的一代。就像我们随手抽取这个时期的一封书信中所提及的那样:
回到重庆,又收到了寄来的《萨特论艺术》,谢谢。应该说,这种书是专为我们这种人写的,我常常在看有关论人及存在问题的书时就会这样想。(张晓刚致毛旭辉,1990年10月3日)
10.jpeg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越来越清楚,这既是孜孜不倦地阅读也是文化严重缺失的一代,既是知识收获也仍然沾染大量历史尘埃的一代,即是目标高远同时也不断受挫的一代,这一代人从无知中苏醒,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能性,却在思想与感觉的路上不断遭遇困境:他们懂得战场的惨烈,却也完全没有想到之后面临的无尽悲哀,他们左冲右突,自信而又伤感,他们期望一种美好,却又被告知人世间的残酷,他们学会了理性的立场,却又无法避免摧毁理性的恶习,他们养成了感知世界的个性,却也难以巩固当初的率性,直到最后,他们各自为阵,各奔东西。
11.jpeg

肖全注定是“我们这一代”中的一员,秉赋与天性使他通过照相机成为“我们这一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本能地,感性的记录着时间与变迁,瞬间而随意,这是肖全的工作方式,他观察大街小巷,抓住人物与细节,这使得那些通过审慎思考才可能按下快门的方式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可是,就在那些一刹那的瞬间中固定的情形,成为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往昔,成为可以让人感知的历史语境。由于那些在瞬间中成形的图像来自感觉甚至神经末梢,也就不可能成为一种模型而构成形象的套语,在这个意义上讲,肖全的摄影属于玛格南大师卡帕、布列松、马克·吕布的路数——瞬间、寻常却准确而保持着陌生。肖全与马克·吕布超过二十年的师生情谊对他的摄影生涯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
肖全在文学、诗歌、音乐、影视、美术、演艺领域接触的“我们这一代”英雄人物不乏数量,他观察他们,并将他们的生活与工作记录下来,这些都构成了历史的语境的一部分。其实,这个人类社会的一切,不过是互为语境,并共同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那些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故事及其人物,仿佛能够让我们看到“我们这一代”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甚至规定着我们的言行。可是,当我们试图了解历史的时候,这些故事与人物同样也是历史本身。尽管千百个事件与人物都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是,肖全在诗歌、音乐、美术、电影以及舞蹈的几个个案拍摄,的确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肖全的摄影为我们提供的,正是那个“时代气息”最真实的记录。
吕澎
肖全介绍
12.jpeg

1992年4月北京 杨丽萍
他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
他拍摄的三毛,杨丽萍的照片为她们的时代锁住永恒之美。
他跟随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大师马克·吕布在中国工作超过二十年。
他的摄影画册《我们这一代》是中国再版次数最多的个人摄影集之一。
13.jpeg

1993年3月北京、陈凯歌
他是肖全,1959年出生在成都。他的《我们这一代》摄影集,最早出版于1996年,当年售价人民币180元,几乎是那个时候最贵的一本个人摄影集。里面几乎囊括了1980、1990年代文学艺术界风云一时的各色知名人物,其中有张艺谋、陈凯歌、姜文、何训田、谭盾、北岛、王安忆、史铁生、陈村、崔健等人。为了拍摄这本画册,肖全走南闯北,用了将近10年时间才告完成。肖全也因此有了“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的美誉。
14.jpeg

1995年3月北京 姜文
肖全历经十余年拍摄完成的《我们这一代》,是对中国50到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进行影像建档。这些年来,他遍访散落在中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学家,在他的笔记本上排列着以自己的标准选择出的长长的名单,并且随着时间和工作的进行,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地变化和丰富。肖全怀着对同代人命运的关怀,怀着对人本身的同情和热爱,象一道和煦的阳光轻柔地穿过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机为每一位被访者投射下一幅温存的造像。而他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以及他与这一代人广泛密切的交往,也使得他的照片集超越了个人行为的层面,而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影像工程。肖全,用他的温情和执着,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彷徨与坚持,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对生命的永恒关怀。
15.jpeg

1995年10月南京 陈丹青
肖全在上海,北京,昆明,台北,巴黎,新加坡,都受邀做过摄影展及讲座。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SilasBathu
Noe Raskin is selected I in order to be called with but you can call me anything you like. He is a transporting and receiving policeman. my web page - [url=https://linkscasino.info/]casino online for real money[/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