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邓琳琳从奥运冠军到高校教师,读北大考裁判,回皖任教做公益

瀑布下冥想思绪 · 4 天前
又看到邓琳琳这个名字,心里一下被点亮。安徽农村走出来,六岁上垫子,十一岁进国家队,十六岁北京奥运团体金,伦敦再收平衡木个人金,成了中国女体操史上至今唯一连续两届奥运冠军。话说成几句,背后是年复一年的汗与痛。
1.jpeg

我接触过不少运动员,一天被掰成好几段练,枕边是胶带和药膏。她二十一岁退役,不是光环散了,是身体在提醒。能在高峰看清拐点,这份清醒本身就是冠军品质。
离开赛场,很多人会慌,她转身进了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刚开始听不懂、写不快,很正常,她把赛场那股狠劲搬到课堂,慢慢爬坡,成绩进前列,还当上政协委员,把目光从器械延伸到社会关切。
2.jpeg

她没把过去当招牌,而是把经验变成能力:考下国际体操裁判,回安徽带队当教练,又读体育管理研究生,还去美国交流开眼界。留学时与射箭冠军顾雪宋相识相知,后来结婚。如今夫妻俩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一手教学一手公益,把体育带进更多校园。
和退役选手聊,我常听到:赢一场靠状态,过一生靠习惯。邓琳琳给出范本把自律、复盘、团队协作这些“肌肉记忆”迁到新赛道;尊重规律,不急不躁,先把底子打牢。
3.jpeg

年轻人如果问冠军的意义,我更愿意说,是把高光延长为可持续的生活力。不是神话个人,也不端着旧功劳,而是持续学习、回馈家乡、带动项目。这份向上向善的劲头,才是体育的更大胜利。出身不定成败,转身也能漂亮。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瀑布下冥想思绪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