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黄循财面对全球镜头清晰吐出四个关键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利益。这正是新加坡新加坡在大国博弈中的平衡之道。
走钢丝的平衡术,小国的大智慧
在当今中美博弈不断深化的国际格局里,新加坡这个国土面积仅七百多平方公里、常被称作“小红点”的国家,却总能在风高浪急的地缘漩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曾用“我们亲新加坡”这句话,清晰地定义了国家的外交立场。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背后却藏着深刻的务实逻辑——新加坡的所有外交动作,最终都只为一个目标服务,那就是维护本国的利益。
这种不依附于任何一方、只以自身需求为核心的态度,让它既能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合作,又能与美国在安全领域开展深度协作,避免了在大国对抗中被迫“选边站”的困境。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对新加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在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超过了20%。
无论是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的进出口,还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中国市场都为新加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更关键的是,新加坡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民币资金在这里流转,这不仅让新加坡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让它与中国的经济纽带变得更加牢固。
对新加坡来说,中国早已不是简单的贸易伙伴,而是支撑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托”。
但在安全领域,新加坡又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美军可以使用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这个基地地理位置关键,能够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美军在这里部署舰艇、开展巡逻,极大地提升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新加坡很清楚,自己国土面积小,缺乏战略纵深,单纯依靠自身力量难以保障安全,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是它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新加坡一边与中国海军举行联合军演,通过海上搜救、编队航行等科目,加深与中国海军的交流与互信;另一边又高调接待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打击群访问樟宜海军基地,不仅安排了高层会晤,还开展了联合训练。
通过这些操作,新加坡既维护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又巩固了与西方国家的军事联系,进一步夯实了自己的平衡立场。
黄循财的务实哲学
黄循财接替李显龙成为新加坡新一任总理之前,担任过副总理和财政部长,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务实派的代表。
与李显龙相比,黄循财的执政风格更加谨慎、低调,在涉及国际热点问题的表态上,也更注重“不偏不倚”。
在中美关系的认知上,黄循财的观点十分明确,也带有很强的警示意味。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如果持续升级,很可能会搅乱世界和平,对亚太地区来说更是潜在的“噩梦”。
更令人关注的是,他曾预警称,如果中美之间的脱钩趋势不断加剧,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科技、安全等多个领域,最终可能会将世界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
这种直白的警示,既反映了新加坡对大国对抗后果的担忧,也体现了它希望推动中美缓和关系的意愿——毕竟,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中美一旦发生剧烈冲突,新加坡必然会受到严重冲击。
在经济政策方面,黄循财对美国的“小院高墙”政策提出了明确批评。他认为,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在科技领域的优势,不断扩大“小院高墙”的范围,限制中国企业获取相关技术和产品,这种做法最终会导致许多经济领域出现“技术分岔”——不同国家使用不同标准的技术,产业链、供应链被强行割裂。
他直言,这种情况不仅会对新加坡这样的中间国家造成伤害,长远来看,也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因为它会让美国企业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同时也会阻碍全球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尽管新加坡的平衡术在过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如今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加坡官方多次下调GDP增长预期,最终的预期数值已经降到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中美贸易战升级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重组。
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新加坡很多企业都依赖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当中美之间的关税壁垒不断增加、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时,新加坡的转口贸易、物流运输等行业都受到了直接冲击,经济增长自然也随之放缓。
更长期的挑战则来自地缘格局的变化,尤其是中国与泰国可能合作修建的“克拉运河”项目,一旦落地,将直接稀释新加坡的“地缘垄断优势”。
目前,全球约80%的石油运输和50%的集装箱运输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新加坡恰好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位置,凭借这一优势,新加坡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航运中心之一,每年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
但如果克拉运河建成,船只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就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不仅能缩短约1200公里的航程,还能降低运输成本和航行风险。
这也就意味着,新加坡依靠马六甲海峡获得的地缘红利会大幅缩水,甚至可能失去其在区域航运中的核心地位。
面对这样的现实,黄循财政府必须做出精准的战略布局——在“克拉运河”项目成为现实之前,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通过扩大贸易规模、深化金融合作等方式,让新加坡在中美经济体系中依然保持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也要安抚美国,通过加强安全合作、保持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等方式,避免美国因为新加坡与中国的密切关系而对其采取打压措施。
实际上,新加坡并不希望看到西方落后于中国,也不希望中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对新加坡这样一个高度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来说,中美之间维持“斗而不破”的状态,才是最理想的局面。
所以,新加坡现在秉持的不是简单的“亲华”或“亲美”,而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精密计算。
资料来源:
1.新加坡总理:中美现阶段“全面脱钩”风险不高——环球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