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几年的高考分数,是不是看着越来越离谱?
以前说考600分,那得摆几桌庆祝,街坊四邻都得过来沾沾喜气。现在呢?班里没十几个600分都算冷门,家长群里晒分跟报菜名似的,620、630稀松平常,偶尔蹦出个680,大家也就哦一声,顶多补句“这孩子稳了”。
你发现没?
不光分数涨了,连“学霸”的标准都跟着水涨船高。
前几年考上985,那是光宗耀祖的大事,现在亲戚问起来,要是只上个普通211,都得解释半天“这专业全国排前三”。
不是咱们要求变高了,是分数这东西,不知不觉就膨胀了。
一、赋分:高考的“隐形推手”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现在的高考分数,不全是实打实考出来的。
比如你家孩子物理考了80分,最后成绩单上可能显示85分,也可能变成75分,这就得看赋分怎么算了。
简单说,赋分就是把所有人的原始成绩排个队,再按比例给你重新打分。比如前1%的学生,不管原始分多少,最后都能赋成100分;倒数1%的,再怎么着也能捞个30分。
这就有意思了,等于说你考多少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全省排第几。
我记得我当年高考的时候,一分就是一分,错个选择题就实打实扣5分。现在倒好,我家小子上次生物模考,原始分才65,赋完分居然蹦到78。他自己都懵了,说“妈,我感觉没考那么好啊”。
后来一看排名,他在全省排30%,刚好卡在赋分加分的档上。
这就难怪分数越来越高了。
以前600分能上985,现在呢?去年我老家有个孩子考了620,报志愿的时候连211都不敢冲,最后去了个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
你说这叫什么事?
二、不同科目,不同赋分玩法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科目赋分起来,差别大了去了。理科和文科简直是两个路数,这就让选科成了门大学问。
就说化学吧,这科目有点邪乎。学得好的是真厉害,原始分能考90多,学得差的可能就二三十分。这种情况下,中间档的学生就占便宜了。
比如你原始分考了70,在全省排到前30%,赋完分可能就到80了。
我同事家女儿选了化学,上次模考原始分68,赋完分79。她跟我说“本来以为考砸了,结果赋分一出来,比物理还高”。
但那些尖子生就有点亏,有个孩子化学原始分92,在全省排5%,按规则只能赋到95,等于说多出来的2分白考了。
生物也是这德行。
我家小子选了生物,他说班里有个同学原始分55,赋完分67,比另一个原始分70但排名靠后的同学还高。
这就让那些拼死拼活考高分的孩子心里不是滋味,感觉自己的努力打了折扣。
你说这怪不怪?以前拼实力,现在还得拼运气。
选化学的人少,竞争小,可能赋分就高;选物理的都是学霸扎堆,有时候原始分挺高,排名不一定理想,赋分反而上不去。
文科里的政治,那又是另一个极端。
这科原始分普遍不高,大部分人都在60到70分之间晃悠,想考80分以上得是真本事。
但赋分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比如有个学生原始分80,在全省排前5%,直接就能赋到95;另一个学生原始分75,可能排到20%,赋完分也就80。
你看,就差5分的原始分,赋完分能差出15分来。
朋友孩子选了政治,他说这科就是“要么天堂要么地狱”。
上次模考,他同桌原始分78,赋到92,他自己76,赋完才81。俩人平时水平差不多,就因为两道选择题的差距,最后赋分能差出11分。这搁谁不郁闷?
所以现在选科都跟押宝似的。
选化学、生物,可能分数能往上提一提,但选政治,要么赚大了,要么亏惨了。
孩子们天天研究这些,哪还有心思好好做题?
三、低分高赋,成就了多少“幸运儿”
最让人觉得魔幻的是,有些原始分不怎么样的学生,靠赋分居然能“逆袭”。
比如老家有个亲戚的孩子,去年高考,历史原始分才45,你猜最后赋了多少?58!就因为他们省选历史的人少,这孩子刚好卡在前60%,蹭蹭涨了13分。
最后总分够了个二本线,去了南方一所师范学院。
要是按原始分算,他连专科线都悬。
这孩子妈现在见人就说“我家娃运气好”。可运气这东西,能当饭吃吗?
到了大学,听说他历史课跟不上,每次考试都得靠同学帮忙划重点,不然就得挂科。你说这赋分给他带来了机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还有个更邪乎的,我在家长群里看到的。
有个学生地理原始分38,赋完分52。就这14分的差距,刚好够上他报的那个公办专科。群里有人说这是“躺赢”,也有人说“这样对努力学的孩子不公平”。
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
所以你发现没?
现在填报志愿,光看分数没用了,还得猜原始分大概多少,排名怎么样。有家长专门买了个软件,输入孩子的模考分数,能算出大概的赋分区间。
一套软件好几百,照样有人买。
你说这高考,怎么就变得这么复杂了?
说来说去,这赋分就像给高考加了层滤镜。
看起来分数都光鲜亮丽的,可实际上怎么样,只有考生自己知道。
我有时候想,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是为了平衡不同科目难度,让分数更公平。可现在呢?孩子们选科不是看兴趣,而是看哪个好赋分;刷题不是为了学知识,是为了提高排名。
这跟咱们小时候上学,是不是有点背道而驰了?
前几天跟一个孩子聊天,问他以后想干什么。他说还没想好,但选科的时候特意避开了政治,因为“怕赋分吃亏”。
我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不想着自己喜欢什么,先考虑这些弯弯绕绕,这到底是成长还是妥协?
可能这就是现在的教育生态吧。
赋分也好,原始分也罢,说到底都是为了选拔人才。可选拔出来的,是真正有能力的,还是最会钻规则空子的?
所以啊,我也说不好这赋分到底好不好。它确实让一些中等生有了更多机会,也让分数看起来更“好看”了。但看着孩子们为了赋分精打细算,连自己的兴趣都得往后放,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或许以后还会有新的改革,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作为家长,咱们能做的,也就是多了解了解这些规则,帮孩子少走点弯路。至于其他的,只能交给时间了。
毕竟,高考从来都不只是考孩子,也是在考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不是吗?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