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网红博主砸几十万装修茶室就为了摆拍,笑死。
真正的仪式感需要钱?
看看归有光笔下那个破旧项脊轩,竹影摇动月光漏进墙缝的瞬间,比豪华茶席动人一百倍。
现在人搞错重点了。
以为茶室必须红木家具配紫砂壶,薰衣草紫网红墙前必须端着英式茶杯。
仪式感早被营销号绑架成奢侈品代购现场。
查资料发现明代文人空间起源寒门书房,破桌椅配窗外一枝梅就是全部美学。
归有光写项脊轩“室仅方丈”,斑驳墙皮映着月影反而成了中国园林史符号。
追求精致没错,但别本末倒置。
有博主炫耀三万一斤的岩茶,结果用自来水冲泡——水质才是茶汤灵魂啊!
更讽刺的是,某些天价茶室拍完照就积灰,反而城中村大爷每天雷打不动在旧藤椅上喝茉莉花茶,那才叫生活。
仪式感破产的何止茶室。
看到科技公司砸钱搞元宇宙茶会,虚拟角色用动作捕捉泡茶。
技术越炫,越暴露精神贫瘠。
彼得·德鲁克早警告过:忽视人文内核的创新注定崩塌。
当年红极一时的某社交APP,花哨滤镜比不过微信朋友圈一句走心留言。
说到底,仪式感是给日子打光而非贴金。
外婆用搪瓷缸装自制酸梅汤,白领在加班间隙点燃线香冥想五分钟,大学生用薰衣草干花装饰十元店花瓶。
精致在骨不在皮,项脊轩那抹月光,照了五百年还没褪色。
草,看完立刻把茶具收进纸箱。明天带块旧毯子去天台,有云有风就是顶级茶室。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