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彭博社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拒买美国石油》的文章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中写道,在过去三个月里,中国没有从美国购买一桶原油,这是自从2018年以来,最长的一次记录。
文章分析,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但是在过去三个月里却不曾从美国进口原油,这给美国页岩油开采商带来了压力。
毕竟国际油价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呈现下降态势,美国页岩油开采商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
根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由于中国不再购买美国原油,导致莫尔根的海外原油销售量已经跌至过去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彭博社的文章中还指出,中国买家的减少对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些生产商对于海外原油出口业务的依赖度非常之高。
至于中国为何在过去三个月里停止从美国购买原油的原因,自然是与中美之间的贸易对抗正相关。
虽然在中美伦敦贸易磋商后,双方暂时将关税回调到了“对等关税”提出之前的水平,但是在许多具体业务层面,双方并没有冰释前嫌,原油贸易便是其中之一。
也就是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争,实际上只是暂时停火,并没有完全结束,毕竟特朗普政府还没和其他国家达成贸易协议。
最直接的证明便是不久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7月4日开始,他会给其他没有和美国达成贸易协定的国家发通知函,直接告诉他们最终的关税是多少。
也就是说,特朗普已经不打算和其他国家谈判,自己直接下发最后通牒。
特朗普的态度虽然十分强硬,但实际上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因为这恰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和美国谈妥。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国家并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美国在关税上的“宽限”,更何况还有中国这个成功的案例在前,不少国家更是呈观望态度。
正因如此,关于这场由特朗普发起的“对等关税”战争究竟会如何收场,多数人心中还是一个问号。
甚至有媒体猜测,如果特朗普最终无法收场的话,不排除这位八十岁老人会剑走偏锋,向其他国家宣战。
当然,这种猜想未免过于极端,如果说特朗普政府真得要打贸易战争,对象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实际上,坊间早就流传着中美之间必有一战的说法。
毕竟中美双方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体制,也代表着不同的发展方向,迟早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做出抉择,届时很有可能爆发剧烈的冲突。
只不过,中方一直都爱好和平,更不愿意卷入任何形式的战争,关于这一点,中国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在参加世界和平论坛期间再次作出声明。
刘建超表示,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尤其如此,但是,在涉及国家统一这样的原则问题上,中国并不会放弃用武力来实现。
刘部长的态度实际上已经十分直接,那就是中方本质上是爱好和平的,也愿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但一切的前提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不能受到侵犯,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中方并不会做出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
至于中美之间是否会有一场战争,刘部长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但是相信参与的其他国家都已经听懂。
实际上,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也不希望和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无论是在贸易上,还是在军事层面。
在贸易层面,中美过去长达八年的贸易对抗,已经让美国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在贸易层面,中美之间谁都离不开谁。
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远大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
至于军事层面,虽然美国仍旧是全球第一军事强国,但是中国正在迎头赶上,此前美国智库就给出过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很有可能在2050年前后超越美国。
实际上,美国一直以来都在避免卷入直接军事冲突,反而更倾向于代理人战争,只不过面对中国这样强劲的对手,代理人战争显然不起作用。
而且,对于特朗普本人来说,也不愿意大动干戈,要知道,在特朗普上任之初,还打算拿到诺贝尔和平奖,可见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只想赚钱,不想要打仗。
尽管如此,并不代表未来中美之间不会发生正面冲突,毕竟特朗普的任期也只有四年时间,而美国政府的霸权主义路线又不可能轻易改变,这是由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本质所决定的。
所以,早就有专家预测,中美之间虽然短期内不会爆发战争,但是未来不排除正面冲突的可能。
当然,也有美国专家认为,中美之间的较量并不会在某一个瞬间集中爆发,而是在过程中逐渐体现。
以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购买美国原油这件事举例,这也是中美相互较量的一环,而且从目前来看,显然是中国占据了上风。
当然,中美之间是否爆发战争,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决策,也与外部国际环境密切相关。
长远来看,随着国际政治形势朝向多极化发展,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必然会越来越低。
毕竟多极意味着彼此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制约,远比现如今美国一家独大要稳定的多。
总而言之,对于接下来中美关系的走向,虽然不容乐观,但是也无需过分担心,双方将会继续保持这种若即若离、边打边谈的状态。
当然,如果美国存心要触碰中国的底线——台湾问题,那么一切就另当别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