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零采购美国石油背后,是美国不敢掀桌、不敢承认的真相,中方已经表态了,中美对抗就意味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外联部部长刘建超在北京世界和平论坛讲台撂下八个大字。
美方是该学学如何保证区域稳定,美方挑起关税之战这么久,结果自己的进出口反倒被扼住喉咙,眼看关税最后期限将至,为了保住美国形象和荣光,特朗普会不会冲动之下对华开战?
世界头号强国
美国军费预算被推到2026年的历史新高,专为太平洋战场设计的新一代战机F-47、高超音速导弹正加急研发,对台军售的大门敞开着,摆明了要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上玩火。
可它却又在比划着“交个朋友”,特朗普本人和五角大楼的高官们,不止一次地公开表态,说无意与中国爆发热战,甚至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更戏剧性的是,那边刚想尽办法排挤中国供应链,这边却又悄悄松开了对华乙烷和部分芯片技术的出口禁令。
被现实打脸
这套看似高深的组合拳,一旦碰到现实的墙壁,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战,本想上演一出“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霸主戏码,结果规定的90天期限内,连大部分盟友都没谈拢,更别提让全球俯首称臣。
这暴露了一个尴尬的事实:美国的精力和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撑它同时在所有战线上开战,再看那个雄心勃勃的“供应链脱钩”计划,美国希望印度、越南能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可它似乎忘了,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就像一栋栋没有砖厂的楼房,其原材料和半成品严重依赖中国供应,印度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办不到。
最要命的,是军事上的清醒,美军高层心里跟明镜似的,如果不能解决国内造船业落后于中国的根本问题,真要在西太平洋动手,恐怕毫无胜算。
就连台湾自己的兵棋推演都显示,一旦美军介入,将承受其难以负担的“巨大损失”,愿景是丰满的,但现实的骨感,让每一记重拳都像是打在了棉花上。
中国的反击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的回应没有太多喧哗,却招招打在七寸上,从今年3月到5月,中国连续三个月,停止了所有美国石油的进口,这是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最长的一次中断,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这只是贸易反制,但里面的学问,深得多,它不仅直接打击了依赖出口的美国能源产业,让特朗普政府脸上无光、心里发慌,他甚至公开喊话,希望中国别光买伊朗的,也买点美国的,这等于不打自招:他早就知道,而且很疼。
更深层的考量,是中国在主动掌握自己的能源安全命脉,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不放在一个如此不稳定的篮子里,中国迅速转向俄罗斯、沙特和加拿大,甚至与卡塔尔签下长达多年的巨额乙烷供应协议。
这一手,既是精准的经济点穴,又是高明的战略布局,它告诉世界:我不仅有反击的盾牌,更有摆脱你控制的备用引擎。
拼命灭火
国际上,总有一种声音在渲染“中美必有一战”,这种论调,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盘旋在太平洋上空,那么,战争的警报真的拉响了吗?
中联部部长刘建超在世界和平论坛上的讲话,像一盆冷水,浇向那些发热的头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的“必战论”,本质上是一种“霸权思维”的产物,这种思维的逻辑是:当我的地位受到挑战时,我只能选择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对话。
他明确表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美两国人民也都不希望爆发战争,而外界之所以炒作战争,根源在于总有那么些外部势力,想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不断挑拨离间。
中国早已给台海问题定了性:这是内政,是家事,不容外人插手,当一方将战争的叫嚣归咎于“霸权思维”,并将核心矛盾定义为“内部事务”时,它实际上是在清晰地划出红线,并把“是否要擦枪走火”的选择题,重新抛给了对方。
真正的战场
拨开层层迷雾,你会发现,中美博弈的底层逻辑,或许并非“战与和”的简单二选一,它更像一场不动声色的“战备竞赛”,双方都在争取时间,看谁能在潜在的摊牌日之前,完成更充分的准备。
这不仅仅是军事装备的竞赛,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是美国空心化的工业基础,对上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是美国试图拉拢盟友的“巧实力”,对上中国以经济为纽带的“韧实力”,更是两种不同制度在危机应对和长期规划上的终极较量。
这不再是简单的军事对峙,而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耐力赛。谁能先解决好自己的内部矛盾,谁能为未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谁才能真正笑到最后,棋局仍在继续,落子无声,却步步惊心。
结语
美国的在贸易方面朝令夕改的方式确实让人很不放心,世界上有这么多国家,为什么不做出更多的选择呢?所以从上面的情况来看,美国其实也根本不想要和中国一战,毕竟这样下去对美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可以接受的结果。
中美关系的钥匙,也从来都在双方手里,与其猜“会不会打”,不如想想“怎么合作能多赚点”,毕竟,合作共赢的钱,比打仗赔的钱多得多,只能说,收手吧阿美,合作如此简单,还有好处能拿,为啥非得劳神费力想处处针对我们呢?
而这场博弈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谁嗓门更大,而在于谁的准备更充分,节奏更稳,中国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悄无声息地重新定义了大国较量的玩法。有时候啊,最大的威慑就是让对手知道你有实力但不轻易动手。当实力足够时,和平才是最大的武器。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