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家老大参加高考,想聊聊我的切身感受。
孩子还算聪明,打小学习就一直名列前茅,也很懂事,不用我担很多心,高中三年住校,半月回家一次,每次到家也就是呆上不到两天,周五下午5点多到家,周日早上7点左右必须到校。
学校的饭菜也就勉强吃饱,谈不上吃好,做啥你就得吃啥,我不忍心看着孩子面黄肌瘦,虽然学校不让送吃的,但是我还是每周必须去校门口给娃送点饭菜,改善一下生活。
就这样孩子熬过了三年时光,今年迎来了高考,2025是新高考第一年,实行赋分制三加一加二模式,出分那天全家等在电脑前,紧张到手心冒汗,凌晨三点半孩子查到了成绩,那一刻他高兴的不行,596分!历史类校排第二!
也许这个成绩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不算特别突出,但是对于我家孩子来说他已经尽力了,那一刻看着他激动的笑中带泪。我也不禁落泪。
现如今的教育模式注定了每一个能熬到高考的孩子都是一个勇士,不管这场仗能否打赢,孩子都已经很棒了,凌晨5点起床,半夜11点多睡觉,三年时间,坚持下来的都是勇士。
成绩出来了,接下来更难的才来了,报志愿,提前批平行志愿,本科批45个志愿,还分各种段位,趴在电脑旁,一所一所的逐个看大学,那是一点儿都不敢大意,想上的大学进不了好专业,不想上的大学又不想去,报高了,又怕滑档,报的低了,又不想丢分,毕竟那一分也是娃们用多少个日日夜夜努力换来的呀!
我真想问问各位搞教育的,为什么就不能简单的呢,考试时题难,您可以说是为了筛选精尖人才,45个志愿又是为了什么,难道最后会被俩学校录取吗?或者学校组织老师帮着参考下,而不是一把推给各种高价报考机构。
真心希望报考志愿这事儿不要整的那么复杂,简单明了不好吗?搞这么复杂是为了什么有实际的意义吗?
希望教育模式可以人性化一点,祝愿孩子们都能被理想学校录取!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