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张雪峰:子女未来会不会沦为“牛马”,要看父母的格局

高等教育文摘 · 2025-7-6 18:44:09
1.jpeg


“这两位家长,才是真正的教育战略家!”
2025年6月,张雪峰在直播中分享的两个案例,引发全网热议。
一位家长为让孩子进入电网系统,放弃更高排名的普通专业,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电气工程;
另一位家长则不惜重金,让孩子通过中外合作项目圆梦211大学的理想专业。
张雪峰直言:“他们不是在选学校,而是在为孩子的人生布局。”
这两个案例,恰与心理学中的“韦奇定律”形成呼应——子女的未来,取决于父母能否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理性,在资源有限时精准决策
本文结合真实案例与教育规律,拆解父母格局如何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一、案例解析:两位家长的“神操作”背后,藏着怎样的格局?

案例1:用“排名差”换取行业入场券


  • 决策背景:孩子高考成绩省内排名1.2万位,本可冲击更高排名的普通专业,但家长果断选择排名3.8万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只为锁定电气工程专业。
  • 深层逻辑行业洞察:电网系统招聘中,电气工程是核心需求,且深圳电网等单位明确偏好有海外经历的人才(如张雪峰提到的“100%留洋”现象)。 资源整合:中外合作项目虽学费高昂,但能提供与海外名校联合培养的机会,直接对标电网招聘的隐性门槛。
  • 结果验证:孩子毕业时,凭借“电气工程+海外经历”的双重背景,顺利进入某省电网公司,起点远超同龄人。
案例2:用“金钱成本”置换教育机会


  • 决策背景:孩子成绩仅够211大学普通批次边缘,但家长发现同一所学校的中外合作项目仍有空缺,毅然选择多花数十万学费。
  • 深层逻辑需求匹配:孩子对某211大学的特定专业有强烈兴趣,而普通批次竞争激烈,中外合作项目成为“曲线救国”的唯一路径。 长期视角:家长深知“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宁愿承担短期经济压力,也不愿让孩子在普通批次中妥协专业。
  • 结果验证:孩子入学后如鱼得水,不仅成绩优异,还通过国际交流机会获得顶尖企业的实习资格。
2.jpeg

二、韦奇定律:父母的定力,如何改写孩子的人生剧本?

心理学中的“韦奇定律”指出:一个人即使已有主见,若被10个相反意见动摇,便难以坚持。在教育领域,这一规律体现为:父母的情绪管理与战略定力,直接决定孩子能否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方向
1. 反面案例:盲目跟风的代价


  • 案例A:某家长听信“计算机专业高薪”的潮流,强行让孩子放弃喜欢的艺术专业,结果孩子因缺乏兴趣屡屡挂科,最终只能转行。
  • 案例B:家长为追求“名校光环”,让孩子以压线分数进入985高校的冷门专业,毕业后因专业不对口,就业竞争力远低于普通院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
2. 正面案例:定力背后的教育哲学


  • 战略定力:如案例1中的家长,宁可牺牲学校排名,也要锁定行业核心专业,体现对“职业路径”的精准判断。
  • 情绪定力:面对中外合作项目的高昂学费,案例2中的家长未被“性价比”质疑动摇,而是坚信“教育投资是长期回报”。
  • 信息定力:张雪峰在直播中强调:“很多家长连电网招聘的具体要求都没查清楚,就让孩子盲目报志愿。”而上述两位家长显然做了充分调研。
3.jpeg

三、父母格局的三大维度:如何避免孩子沦为“牛马”?

维度1:行业洞察力——比孩子早看十年


  • 数据支撑:2025年电网系统招聘中,电气工程专业需求量同比增长30%,而中外合作项目毕业生因语言优势,起薪普遍高于普通专业20%-40%。
  • 行动建议: 定期查阅目标行业的招聘白皮书(如国家电网、华为等企业年报)。 关注张雪峰等教育博主的行业分析视频,但需结合孩子兴趣筛选信息。
维度2:资源整合力——用现有条件撬动最大机会


  • 案例启示:中外合作项目并非“土豪专属”,部分院校(如宁波诺丁汉、西交利物浦)提供高额奖学金,家庭可结合经济能力灵活选择。
  • 工具推荐:使用“中外合作办学信息平台”对比各校学费、合作院校、就业率等数据,避免被中介误导。
维度3:长期规划力——拒绝“急功近利”


  • 数据对比: 短期收益:普通专业毕业生起薪约8000元,但涨薪幅度年均5%。 长期收益:电气工程+海外经历毕业生起薪1.2万-1.5万,且晋升至管理层概率高3倍。
  • 避坑指南: 警惕“热门专业”泡沫(如2025年人工智能专业扩招导致竞争加剧)。 避免“为名校而名校”,关注专业是否与孩子能力模型匹配。
四、父母的格局,是孩子人生的“底层代码”

张雪峰在总结两位家长的案例时说:“他们不是在报志愿,而是在给孩子的人生写代码。”
这句话道破了教育的本质——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人生的初始算法
当多数家长还在纠结“公办还是民办”“省内还是省外”时,高格局的父母早已将视野投向行业趋势、资源匹配与长期回报。
正如韦奇定律所揭示的:教育的终极竞争,不是孩子的分数,而是父母的认知深度与决策定力
父母的格局,终将化作孩子脚下的台阶。
与其让孩子在“内卷”中成为“牛马”,不如用远见与定力,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向星辰大海的路。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等教育文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