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给孩子报个志愿,真是比自己当年高考还头疼。各种说法太多,听谁的都觉得有道理,一转头又觉得不对劲。
教育圈的张雪峰,前阵子就讲了两个家长的故事,听完让人不得不佩服,人家这脑子转得就是快。
有一个家长,孩子的分数其实挺不错的,按理说能去个排名很靠前的学校。可他偏不,直接选了个排名低好几万位的中外合作办学。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放着好学校不去,干嘛花那个冤枉钱去个差点的?
为的就是一个专业:电气工程。这个选择背后的门道可深了,人家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好听的校名,而是毕业后的饭碗。
这个家长早就打听清楚了,电网系统招人,最对口的就是电气工程。而且有些地方,比如深圳电网,特别喜欢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
他们选的那个中外合作项目,虽然学费贵,但能让孩子有海外名校的培养背景。这一下就把电网招聘的那个隐性要求给对上了。
结果就是,孩子一毕业,拿着“电气工程专业”和“海外经历”这两样东西,很顺利就进了省电网公司。
这比那些只看学校排名,随便选个专业的同学,起点高了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另一个家长的操作,也挺让人咂舌。他家孩子成绩就一般,刚够着一个211大学的边。
正常报的话,好专业肯定没戏,只能去个没人要的冷门专业。
这位家长也是个狠人,他发现这个211大学的中外合作项目还有名额,虽然一年要多花好几万,眼睛不眨就给孩子报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孩子就喜欢这个学校的某个王牌专业,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让孩子去个不喜欢的专业混日子,不如花钱给他一个机会。
后来这孩子进了大学,因为学的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劲头特别足,成绩一直很好,还通过学校的国际交流项目,找到了大公司的实习。
这两个家长的选择,其实都说明一个问题:给孩子选未来,看的不是眼前那点分数和排名,而是十年后的路怎么走。
张雪峰也说:“很多家长连人家公司招人要什么条件都没看,就闭着眼睛乱报。”而这两个家长,显然是把功课做到家了。
他们的眼光,已经看到了孩子毕业以后很多年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规划。他们不是在给孩子选学校,而是在为他的人生铺路。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