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造反派领袖特朗普在大选中击败了哈里斯,第二次入住白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朗普的胜利算是拯救了美国。
别的不说,至少美国民众不用像马斯克一样担心自己的大儿子去上个学,回来就变成大女儿了。
同样,美国各州的商户们也可以安安心心地开门做生意,不用担心那随时可能发生的美国特色零元购了。
而作为两次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来说,毫无疑问他比拜登更清楚美国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从这个方面来看,特朗普是有心拯救美国的。
特郎中救不了美国
然而,美国有些什么问题,特朗普这位商人出身的郎中看得清清楚楚,但却没能给美国开出一副好药。
在特朗普宣誓就职之后,立即启用了马斯克,让马斯克来领导新成立的部门“政府效率部”。
然而,马斯克的“百日变法”只进行到一半,基于特朗普闹僵了,两人之间开启了互怼模式。
原因很简单,在为期数月的执政中,特朗普发现理想主义救不了美国,特朗普开始向现实妥协,开始走向更为“务实”的道路。
而特朗普的这种改变,或许还要从今年年初的那场中美关税大战说起。
特朗普上台之后延续了此前“美国优先”的思维方式,认为美国虽然现在有所衰败,但依旧是全球经济霸主。所以便开始了疯狂加关税的模式。
特朗普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作《谈判的艺术》,这是特朗普对自己半辈子做生意的总结。
特朗普一直将做生意当作一场“胆小鬼”游戏,认为只有在游戏中取得了优势地位的强者才能主导谈判。
所以,特朗普将这一套用到了国际贸易中来。在高举的关税大棒的威胁下,却是有不少国家给跪了下来。
然而,特朗普做梦也没想到,这场关税战最终会输给了中国。
当特朗普自信满满,认为在高举的关税大棒的威胁下一定能够等到中国领导人的电话时,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中国对美国施加对等关税的回应措施。
特朗普错估了形势,直到被我们的回应措施搞得灰头土脸之后,特朗普才认识到今时不同往日,美国几乎再无威胁中国的资本与实力了。
是的,相较于中国对美国的需要,美国似乎更需要中国。
需要中国为其提供商品,需要中国的市场,需要中国的上游企业为美国人提供工业生产必需的原材料,需要中国的企业和生态圈为美国企业生产商品。别说复兴了,没有中国,美国就连维持现有的经济水平都做不到。
特朗普的一通神操作下来,使得美国的“股、债、汇”三杀。
最终还是只能走上和此前民主党一样的老路,打算继续借钱过日子。显然在特朗普这儿,美债危机或将无望解决。
诸如此类的神操作,让本就已经病恹恹的美国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危机,国内更多的问题被暴露了出来。而后特朗普出台了另外一个让马斯克气得跺脚的“大而美”法案。
该法案的最终结果会加大美国的财政赤字,并且还会让美国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中。同时也会加大贫富差距等问题。
这毫无疑问,让马斯克这个坚定的改革者没了施展作为的空间,“臣等正欲战死,主公何故投降”。
就这样马斯克与特朗普之间彻底掰了。
特朗普正在悄悄消失的雄心
其实这也怪不得特朗普,因为如今的美国,依然无可救药。任何一次错误的尝试都指挥加速美国的崩塌。而维持现有状况,继续借钱过日子,至少还能为美国续命。
所以特朗普也是没办法而为之。相比较于商人与那些学院里面的政治学者,特朗普似乎看得更为清楚一些。
事实上,对于美国的未来,不少美国的学者早就展开了不下一次的讨论。
特别是一些温和派的学者与鹰派学者就美国的未来以及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已经做了无数次的讨论。
此前,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就曾问过美国夏伟三个问题。
第一,美国的目的是要阻止中国的增长吗?
第二,美国是推翻中国的政权吗?
第三,美国是要像当年对付苏联那样遏制中国的发展吗?
经过两人的辩论,最终美国学者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这三点美国人都做不到。既然如此,那么摆在美国人面前就有一个终极的问题。那么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
面对这样的问题,显然不只是夏伟,所有美国的鹰牌学者都回答不上来。
放在以往,这样的问题答案是明确的,那就是要么让中国成为美国的加工厂,要么让中国“颜色革命”。
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博弈,中国的发展让美国的学者陷入了迷茫。
在经济上,美国显然已经无力与中国进行竞争。要是没有美元霸权的支撑,仅就生产力而言,美国已经远远地落后于中国。
另一方面,美国这些年来国内问题丛丛叠叠,无不说明中国对美国存在的制度优势。
即便是坚持以往那种“政治正确”的美国学者,似乎也不敢与中国学者讨论政治制度的问题。
最后一个方面那就是中国国防力量的崛起,让美国失去了应对中国的武力优势。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使得今天的美国鹰派学者、政客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与中国竞争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美国鹰牌开始睁眼看中国
事实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布兰德次就认为,无论是特朗普还是之前的拜登,两任美国总统都已经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接受美中战略竞争的现实。
然而,不同的是,特朗普在上台之前,依旧是贯彻的“美国优先”的思想,这还是曾经的“大国沙文主义”的一种衍生。
然而,如今的特朗普也和老拜登一样,放弃了要在中美竞争中战胜中国的打算,采取更为模糊的做法。
这种思想除了美国的这两位总统外,美国国内不少原先处于强硬派的政客也在逐渐地被导向这种思维。
毕竟,在事实面前,嘴硬是没有用的。只有务实才是正确的道路。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美国这些鹰派政客并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放弃了与我们的竞争,而是改变了竞争的方向。
从原来的“民主”输出,美国优先,经济霸权,转为了一些更为务实的战略目标。
比起如何恢复美国的国力,修复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关系,使得美国继续保持经济与军事上的优势,以及西半球霸主的地位。
当然,美国能有这种转变确实也不容易。要知道在上个世纪,中美蜜月期的时候,美国人可是日日夜夜都在想着要如何让中国发生“颜色革命”,就算不是那种激烈地变换,也要进行“和平演变”。
当时的美国由于实力强大,因此价值输出可是美国人的政治正确中少不了的存在。然而,如今的美国却放弃了这种打算,更加务实地考虑如何与中国进行竞争,考虑的是如何让中国“政权失败”。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美国人依然没有信心在未来能够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胜利。
这种转变,源于美国人开始有些“不自信”了,但事实上,情况远要比美国人预想的更为糟糕。
其实看一看今天的中国,美国就能够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对于国际关系的认识上都要领先于美国。这种思想上的领先,映射到实际实力上的表现,就是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反超。
自从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以来,中美之间无论是贸易战还是科技战,最终都是以我们的胜利而结束。
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而在军事领域上,我国依靠强大的国力,正在一点点地抹平掉与美国本就不多的差距。
就海军而言,中国现在的造船业每年的下水量可是美国的上百倍。就这种速度而言,美国引以为傲的海军,很快就会失去优势。
像这样的差距,同样表现在空军上。因为中国的制裁,没了稀土资源的美国,连现有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都不能全面普及。
而前不久《南华早报》却透露了中国的五代机已经装备了先进美国整整一代,探测距离达到1000公里的新一代碳化硅有源相控阵雷达。
国防力量的较量只是中美较量的一个方面,但也足以管中窥豹。所以,是时候让美国的那些“鹰派”们,考虑改变看待世界,看待中国的方式了。
美国已经无法在中国面前,拥有基于“实力”的优势。
当年,当年美国军人戴维·贝拉维亚在接受勋章的时候曾狂妄地说,要是中国胆敢威胁到美国,将保证你的孩子由别人来收养。
如今,或许这句话应该说给美国人。
如果美国人依旧抱着那种零和博弈的思维,还想站在中国的对立面的话,或许那些美国大兵的孩子,终将成为被他人照顾的孤儿。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