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对于众多考生和家长来说,等待录取结果的过程充满了焦虑和期待。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个坏消息传来——部分省份高校学费上涨,这让原本就压力不小的考生和家庭又增添了一份负担。
一、录取结果未公布,考生家长焦虑不安
高考录取工作是按照“分批次、按顺序”的原则逐步推进的,不同省份、不同录取批次的时间安排存在显著差异。目前,部分省份的提前批次录取结果已经公布,但仍有很多省份和批次的录取工作还在进行中。例如,安徽省本科提前批于7月12 - 14日投档录取,湖北省提前批结果可于7月12日查询,而江苏省普通本科批则要到7月18 - 25日才进行录取。
对于那些还未查询到录取结果的考生来说,等待的过程无疑是煎熬的。他们每天都会登录教育招生考试网,查看自己的档案状态,担心自己会被退档或者落榜。而且,录取期间,考生需要时刻保持手机畅通,以便接收招生办和院校的通知。如果遇到专业需要调剂等特殊情况,学校会通过高考报名时预留的手机号与考生联系。一旦联系不上,考生可能会被直接“pass”。
二、高校学费上涨,经济压力加剧
就在考生和家长焦急等待录取结果的同时,部分省份高校学费上涨的消息传来,这对于许多家庭,尤其是经济困难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高校收费调整公告显示,当地本专科平均学费已从每年5420元升至7215元,增幅达33%。云南省教育厅也公布了2025年学费调整方案,部分本科专业学费每年上涨500元,平均涨幅超10%。
此外,一些高校的个别专业学费涨幅更是惊人。例如,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的部分艺术专业学费从每年1.5万元涨至2.3万元,涨幅超50%;广东少数院校专升本学费突破4万元/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部分专业学费高达9.6万元/年,这相当于许多普通家庭一年的总收入。
高校学费上涨对农村及经济困难家庭的影响尤为明显。这些家庭为了供孩子读书,往往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不惜“砸锅卖铁”。学费的大幅上涨,让他们的经济压力陡然增加,一些家长甚至开始为孩子的未来担忧。长期跟踪农村考生状态的调研数据显示,2023 - 2025年连续三年,每年有20% - 30%的农村考生因高学费产生自卑、担忧情绪,部分人甚至对未来规划失去信心。
三、面对困境,国家与社会提供支持
尽管高校学费上涨给考生和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但国家和社会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为考生提供多元的应对路径。教育部2025年学生资助工作通知明确,全国信用助学贷款额度统一调整为每年1.6万元,可覆盖学费缺口及部分生活费。
此外,国家奖学金(每年8000元)、励志奖学金(每年5000元)等政策,也为保持优秀学业的寒门学子提供了有力支持。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数据,2024年全国有超50万名学生获得此类奖学金。
对于广西等省份的考生来说,如果被高收费院校录取,可以优先咨询校方奖助政策。同时,广西教育厅也同步提升了当地信用助学贷款额度至每年1.6万元,考生可及时申请以弥补学费缺口。若遇极端经济困难,还可联系当地教育部门或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援助,保障基本入学权益。
四、理性看待,积极应对
高校学费上涨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但考生和家长也不必过于悲观。从长远来看,教育公平与支持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动态调整策略,借助政策支持与自身努力,将压力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填报志愿时,经济因素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但不应成为唯一的决定因素。考生仍需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对于那些还在等待录取结果的考生,建议保持耐心,密切关注本省考试院发布的日程安排,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结果,并及时完成录取确认。如果不幸遭遇退档或落榜,也不要灰心丧气,要及时关注征集志愿信息,争取有机会补录到合适的院校和专业。
总之,2025年高考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希望考生们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各种挑战,为自己的未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