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最怕孩子毕业即失业,砸锅卖铁供读书却难回本。
张雪峰最近聊寒门选专业这事,软件工程、口腔医学这些老牌推荐还在列,但有些真相得更新了。
计算机类专业确实就业广,但现在进大厂卷得厉害,普通二本生更多流向外包公司,起薪八千不假,可涨薪明显放缓了。
反倒是县医院口腔科崛起,种颗牙提成涨到六百,三线城市执业五年以上的牙医,年入三十万比一线城市更普遍。
电气工程进国家电网仍是香饽饽,但市局岗位基本要求硕士了。
县局年薪十二万左右,公积金每月四千多,三年攒首付在三四线可行。
有个关键变化:2025年电网校招更看重新能源方向,华北电力大学的风电专业学生被提前锁定,传统电力专业反而竞争加剧。
护理学带编岗位竞争白热化,三甲医院本科护师月薪七千,但夜班补贴涨了。
现在值得关注的是医美护士岗,北京私立机构开价一万二抢人。
康复治疗师缺口比想象中大,老龄化催生社区康复中心,上海刚毕业的本科生在养老机构能拿九千,比三甲医院还高。
别被跨境电商高薪忽悠了。
深圳亚马逊运营底薪还是五千居多,靠提成月入过万的不到三成。
真正闷声发财的是老年健康管理师,北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招专科生,培训三个月上岗,做得好月薪能到一万一。
特殊教育专业被严重低估,浙江民办康复机构开包吃住+八千底薪抢应届生,这行流动性大反而成优势。
军校警校体检卡掉三成考生,今年新政策是体能测试权重增加。
航海技术年薪二十万听着诱人,但最新调研显示35%海员干不满三年就转行,相亲市场直接备注“接受半年失联”的才敢考虑。
选专业别光看起薪数字,得算清隐形成本,口腔医学要熬执业证,计算机得持续学新语言,电力系统要下基层锻炼。
没拼命的觉悟,选啥都白搭。
说到底张雪峰推荐的逻辑没毛病:离钱近、技能硬、政策稳。
但2025年得加两条:看行业下沉市场潜力,算清楚时间成本。
县城牙医比沪漂程序员早五年买房,这事现在真不稀奇。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