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东南亚为什么不反华了?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中国实力已经碾压!

伩蕊说史 · 2025-7-11 20:37:58
以前东南亚动不动就反华,一闹就是烧店、砸车、赶人。可这几年,风向变了。不是没情绪,是没人敢带头了;不是火气没了,是火苗压住了。
中国没做什么“大动作”,但一条高铁、一座港口、一堆项目摆上桌,谁还敢掀桌子?你嘴上喊“平衡”,脚底下却往中方展厅走。你说“保持距离”,合同却签得最密。
反华这事儿,不是不想,是算不过来。今天就说清楚:东南亚不反华了,靠的不是谈判,而是中国的碾压级实力,让人服气,也让人收声。
小兄弟们开始“嘴上反,心里慌”了

202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印尼总统佐科在巴厘岛会见中方领导人时,表态坚定:“印尼绝不会选边站队。”印尼很清楚,站错队,代价很大。
1.jpeg

同年,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宣布中交集团承建的“马东铁路”正式复工。这条铁路连接东海岸到西部港口,投资超百亿人民币,牵动全马物流网络。
马来西亚国内虽然存在“防华”声音,但在重大项目面前,谁也挡不住这条铁轨的推进速度。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试图在东南亚打造“反华小圈子”。她访问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拉拢东盟站队。
2.jpeg

结果呢?每一站都吃闭门羹。越南外交部回应:“不针对任何国家。”菲律宾外交部长说得更直接:“我们更关心港口和发电站建设。”
根据2022年东盟智库联合调查,中国是“对本国最具经济影响力的国家”,认可率高达75%。而美国仅为9%。
这个数字说明,哪怕有人心里存疑,但在现实面前也低头。哈里斯再说“中国威胁论”,也架不住中国基建队已经在东南亚刷漆铺路了。
3.jpeg

“疑华”存在,“反华”却消失了。表面安静,不等于心里无声。只是当前中国经济体量之大、技术之快、布局之深,让反对的声音自己失语。一个国家敢反谁,要先看有没有资本。
东南亚国家靠出口吃饭,靠制造业拉动,靠交通运输保增长。离开中国市场、技术、资金,这些领域都难有突破。所以你看,他们嘴上说“多元合作”,文件里却写“扩大对华合作”。
越走越近的关系背后,不是感情靠拢,而是力量压制。中国不言威胁,但实力已成答案。反华,不再是选项,而是一种风险。
4.jpeg

下一节将拉开记忆的旧皮,看看当年排华搞得有多狠,今日低头低得有多实。
你反华时我救你,你赶我时我忍你

1965年9月,印尼总统苏加诺宣布全国进入“军事戒严状态”。几乎同时,全国多个省份爆发针对华人的骚乱。
印尼陆军配合地方组织进行大规模排华,直接导致约3万华侨被迫关闭商铺、遣返或财产损失。
5.jpeg

1959年,苏加诺亲签总统令第十号,明令限制华人零售业,规定华人商户必须在一年内退出农村市场。
这一命令引发印尼各地暴力冲突。1960年,仅第一季度,中国就接回1.5万名在印尼遭驱逐的华侨。
中国方面并未强硬对抗,而是派出高级代表陈毅前往雅加达访问。陈毅向苏加诺递交合作计划,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jpeg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印尼左右摇摆,中方选择稳定大局,不计个人恩怨。
更关键的是,印尼当时面临严重财政危机。中国给予大米、化肥、技术援助,累计援助物资价值超过2亿人民币。
即便华人遭殃,中国还是送米送货。国际舆论中,美国媒体称:“中国比美苏更懂东南亚。”
7.jpeg

苏加诺下台后,苏哈托上台,曾试图进一步打压华社。但国际舆论压力增大,中国方面保持低调。
1978年后,印尼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恢复贸易,重新接纳华商。中国没有翻旧账,也没索赔,反而推动中国企业进入印尼港口建设项目。
2020年,中国中铁在印尼开工建设雅万高铁。项目全长142公里,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缩短两城通勤至40分钟。
8.jpeg

印尼媒体称其为“印尼新国脉”。印尼总统亲自站在施工台前说:“感谢中国,这条高铁不是别人能给的。”
时间过去几十年,印尼知道,惹不起,也离不开。历史早已翻篇,但印尼的政策不敢再走回头路。想反华的声音还在,但都压低了音量。因为这一页账,太厚,太沉。
接下来,我们把镜头从“伤口”转向“手术刀”,看中国怎么一步步在东南亚布下“能打又能养”的局。
拳头藏袖里,项目撒地上

在越南北部,广西出口的拖拉机每天穿越边境线。越南农民爱买国产机械,便宜、皮实、服务还跟得上。但这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大手笔,在港口、铁路、电网里。
2021年,“中老铁路”贯通,昆明到老挝首都万象只需10小时。全线414公里,投资37亿美元,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和老挝政府联合建设。这个项目不仅拉通了交通,更让老挝从“内陆国”变成“陆联国”。
9.jpeg

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菲律宾的克拉克机场改造、泰国的曼谷高铁枢纽——这些项目背后,都写着“中国中交”“中国铁建”的字样。这些不是做广告,而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信任。
中国安排上千名东南亚青年志愿者访华。通过文化交流、农业培训、医疗服务,把“中国温度”传过去。媒体上看不到,但在田间地头、学校诊所,这些面孔说的是汉语,干的是实事。
“一带一路”不是贴个商标,而是开个工地。中国不追求“政治输出”,但结果往往是“合作带来依赖”。东南亚国家自己知道,“美国会走,中国会修。”选谁合作,不用说出口。
10.jpeg

2022年,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9753亿美元。比起嘴上的话,这数字才是硬道理。美国想围堵,先把这笔生意解释清楚再说。
谁控制话语,谁就赢一半。东南亚国家现在不是看谁说得多,而是看谁做得稳。中国没说“你得听我”,但他们开始自己说“中国有道理”。
参考资料:

1965年至1967年印尼排华事件.百度百科.
翁诗杰:面对东南亚“疑华”“反华”声音,该怎么办.观察者.2022-03-02.
印尼排华事件与两国关系的波动及稳定(1957~1961年).国史网.2017-02-22.
哈里斯的东南亚之行,打造反华同盟不得人心.中国网.2021-08-29.
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越走越亲.走出去.2024-05-08.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伩蕊说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