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外长谈了60分钟,王毅当场提了3个要求,鲁比奥避谈台问题

顾正龙 · 2025-7-11 20:58:47
7月1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东盟外长系列会议的最后一天,一场持续了大约60分钟的闭门会谈,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与王毅外长进行了首次面对面正式会晤。




1.jpeg



资料显示,这次会谈场面干净利落,三点见面,清场闭门,一口气谈完。王毅外长主动挑明了中方立场,而鲁比奥则少见地按住了他鹰派本性,避免在敏感议题上公开挑衅。综合通稿来看,王毅外长这边毫不含糊,当场提了三个“明确要求”,句句直白、目标清晰:


第一个要求,是要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中国”。什么意思?就是让美国别总是用“竞争”这副老眼光来看中国,更别拿冷战那一套来衡量中美关系。中国发展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不是冲着谁来的,也不想取代谁。美国过去老是动不动就喊“威胁”“脱钩”,王毅外长这话,其实就是劝对方收起偏见、放下架子。


第二个要求,是要美方“要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华政策”。这句话可以说是中方的一贯主张,但在现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强调,分量更重。中美关系复杂是现实,但合作依然有空间。经贸、人文交流、环保、打击毒品,甚至人工智能,都有可能合作。可要真想做事,前提是美国不能边谈合作边制裁。


第三个要求,也是最核心,就是希望美方“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同中方打交道”。中美关系从来不是谁领导谁,而是要互相尊重、相互照应,你搞制裁我就反制,你挑事我就应对,这种对抗不可能长久。王毅外长这话讲得很直,也很清楚:我们欢迎合作,但不是跪着合作,想把中美关系搞顺,先学会平等说话。


2.png



从王毅外长的表述中不难看出,中方这次是来“明规矩”的,不兜圈子,不打官腔,要美国人明确听懂、记住。而对于鲁比奥来说,面对这番表态,他并没公开反驳,也没当场发难。美媒后来也提到,鲁比奥认为这次会谈“非常建设性、非常积极”,还补充说中美之间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领域。这种口气,比起他平时强硬鹰派的调门已经软多了。


此外,还有一点更值得关注,这一次鲁比奥在会后避谈台湾问题。这就很有意思了,毕竟,按照过往美方惯例,每逢中美高层会谈,台湾问题往往是避不开的热点,但这次鲁比奥却选择跳过,显得很“谨慎”。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来由。今年1月下旬,王毅外长和鲁比奥曾通电话,当时就在台湾问题上激烈交锋过。鲁比奥当时一上来就“表示严重关切”中国大陆“胁迫台湾”,王毅外长直接顶了回去,说希望他“好自为之”。这句话说得不轻,等于当面敲打,所以现在见了面,鲁比奥大概率不敢旧事重提。


更重要的是,台湾问题如今已经不是嘴上喊几句“关切”就能占便宜的了。中国态度非常明确:不允许“台独”,也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鲁比奥避而不谈,说明他也清楚这块“高压线”不能随便碰——更何况,他这次来一大目的就是促成中美领导人会面,如果因为自己的“自由发挥”导致无法成行,那么此前白宫安全顾问沃尔兹恐怕就是前车之鉴。


3.png



最后分析来看,这次中美会谈能成,与三个背景不无关系:其一,是中美领导人上月的通话,为这场会谈定了调。中方当时直接指出,要增进沟通、减少误解,还欢迎特朗普访华;而特朗普也回应了“诚挚感谢”。有了这层共识,王毅外长与鲁比奥见面,也算水到渠成。


其二,是经贸层面的缓和。过去几个月,中美虽然还在打关税战,但已经从“互加码”转向“阶段性暂停”,达成了“日内瓦共识”和“伦敦框架”,这些成果虽不算突破性,但足以为高层会晤营造气氛。


其三,是地缘政治的需求。比如美国对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始终有戒心,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激化之下,美方希望中方“不要站队”。鲁比奥这次在吉隆坡除了见王毅外长,还专门花了50分钟见俄外长拉夫罗夫,说白了,美方其实是想“两边探底”,搞清楚中俄到底走多近。


当然,就算谈了,也不能指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贸易、科技、台海、南海,每一个议题都像个雷区。尤其是台湾问题,美方一直打“擦边球”,而中方早就不买账,鲁比奥这次不敢提,也说明这块地雷,他们心里是有数的。


4.png



至于这场会谈是否能推动高层互动,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无论如何,这次外长会谈仍传递出一种信号:沟通仍在继续。往后看,中美关系还会继续“对话与交锋”并行,要想关系真正改善,关键在于美方是否真有诚意落实共识,而不是一边谈话一边搞事。如果只是为了营造气氛,那这场会谈,恐怕也只能止步于“积极”,离“突破”还差得远。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顾正龙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