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西临川一中发生了一件事,班主任在群里骂学生是“白眼狼“,还说“来生不见“。为啥骂人?因为三个考了683分的高分学生,没去清华北大,选了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
这三个学生干了啥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们就是没按老师想的去报志愿!一个去了上海交大的人工智能专业,另外两个选了浙江大学的临床医学。这些学生用自己的高分,选了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
“清北合作群“,这是老师建的群名字,里面有22个人。你看这名字就知道了,好像学生就是个产品,目标就是清华北大。老师把学生当成了什么?好像是给学校创收的工具。
学生选的专业其实很有前途!数据说话:上交大AI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有38。7万,浙大图灵班去年60%的学生进了硅谷大公司。清华的土木工程呢?30%的毕业生转行去了互联网。
“已进行了批评教育“,这是教育局对骂学生的老师做出的处理。网上很多人觉得这处理太轻了,骂学生“白眼狼“好像没啥代价。班主任就这么在群里发泄情绪,学生还得顶着压力坚持自己的选择。
为啥老师这么生气?一个清华北大的录取名额,在江西临川不只是荣誉,还有钱!财政会给学校奖励50万,班主任个人能拿3万奖金。这三个学生不去清北,学校就少了150万,班主任少了9万年终奖。
教育跟钱挂上钩,就变味了。老师的奖金、学校的奖励,全压在学生选什么学校上面。分数是学生自己考的,人生是学生自己的,凭啥不能自己选?
有人爆料说,临川一中以前就干过扣学生档案的事,逼学生报某些学校。这次三个学生算是硬扛住了压力。这种事是不是真的,大家心里有数。
张雪峰在直播里也说过类似的事。他说一些重点中学把清北录取率当招牌,用来招商引资。招生季的海报像房地产广告一样。这不光是广告,是一条产业链,从招生到培养到志愿填报。
“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这三个学生用自己的选择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把分数用在刀刃上,不是给学校宣传栏增加一行字。
现在这事闹得很大,全网都在讨论。一边是学校的利益,一边是学生的选择权。网友们吵翻了天,有支持学生的,也有觉得不该得罪老师的。
这事情摆在阳光下了,留下一堆问号:学校和老师有权干涉学生选择吗?为啥教育要跟钱挂钩?学生高考后的选择应该听谁的?
整个事件中,最让人气愤的是班主任的态度。这些学生辛辛苦苦考出683分的高分,却因为没按老师的意思选学校,就被骂成“白眼狼“。教育到底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还是为了学校和老师的奖金?
有些人说:“学生应该感恩老师的培养。“但培养学生不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吗?学生考出好成绩,选了好专业,这不是更值得高兴的事吗?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