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刚结束,就有新闻说一些双非院校的提前批分数线超过清华北大,这让我有点懵。原来像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上海海关学院这些小众学校,分数比不少985还高。特别是江苏那边,北京电子科技学院657分的投档线直接干到全省前茅,这才发现提前批早不是过去大家眼里的"冷门区域"了。
有朋友家孩子考了640多分,最后选了盐城师范学院的定向师范生。问他们为啥不挑个名校,家长说毕业就能当老师,旱涝保收。这种选择以前很少见,但现在越来越多了。听说这些定向生签了协议,毕业直接进编,哪像普通师范生还要考试竞争。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学生大四一月份就能参加内部公务员考试,而且90%的人能考上。这种稳赚不赔的路子,难怪分数这么高。上海海关学院更是唯一开设关务专业的学校,想进海关系统只能去那里读。这些学校虽然名字普通,但对接的岗位特别明确,工作稳定是硬道理。
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类师范生今年分数线642分,比很多985院校还高。我同学表妹本来想着冲复旦,结果全家商量下来还是让她报了定向师范,说现在的就业形势谁也不确定。传统名校光环确实还在,但能保证毕业就有好工作吗?
像国家电网、三桶油这些单位对口的学校,分数也水涨船高。中铁对口学校的某些专业居然要600多分,这在五年前根本不可能。家长们开始算经济账了,读个热门985可能花十几万,不如直接进编制省心。
师范定向生政策越来越吃香,像江苏有的县镇定向名额,分数比重点大学还高。毕业生必须回当地教书,有些人觉得限制自由,但更多人觉得稳定更重要。现在连华东政法、中国计量大学这些学校的部分专业,分数线都逼近清北港中大了。
高考结束后,身边很多同学都在研究提前批的招生计划。他们不再单纯看学校排名,而是琢磨哪个专业能直接转正。有个哥们考了660分最后报考了铁道学院的对口专业,说进央企工资不错,还有福利待遇。这种选择在我们学校群里讨论特别多。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