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方再次上演左右脑互搏名场面。
上午,美国财长贝森特还公开表示渴望与中国面谈,“推进各领域磋商”;下午,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禁令,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农田,甚至威胁收回已购土地。
对话邀约与对华大棒在同一日出手,特朗普“不靠谱”标签再次增加一项证据,又想要和中国谈判,又想让其臣服,美方的想法也太过天真。
中美磋商失败了,接下来,就别怪中方不客气。
安全作为幌子,美国农地禁令太苛刻
美国政客挥舞“国家安全”大棒的速度,快得连美媒都跟不上报道节奏。当地时间7月8日,特朗普政府发布的行政命令明确禁止中国等国家购买美国农地,美媒毫不客气地揭穿本质:“表面针对多国,实际就是针对中国”。
这一幕在华盛顿早已不新鲜。2023年,美国参议院就曾以91比7的高票通过法案禁止中企购地。
如今特朗普拿两年前的冷饭重新下锅,连包装都懒得换,借的还是“粮食安全”这同一个荒诞借口。这种套路是美国政坛的基本操作了,需要打压谁,“国家安全”就是随取随用的万能工具。从钢铁铝材到TikTok数据,再到如今的一亩三分地,理由始终未变。
特朗普选择这个时机表演强硬,无非是想再次拿筹码让中国妥协。中美结束第二轮伦敦谈判,美国罕见地取消了对华部分出口限制,中方也给予了积极回应。这种互动在国内引发了反弹声浪。在今日的华盛顿,对华强硬已成两党心照不宣的政治正确。
当民主党虎视眈眈寻找“妥协”证据时,特朗普必须证明自己立场未变。
于是,这条早在2023年就出现过的制裁动作成了最好的借口。既高举对华大旗让鹰派满意,又因缺乏实质杀伤力不致真正激怒中国。
尽管白宫对华摆出强硬姿态,但不断掏出的谈判请求暴露了其外强中干的本质。
关税战初期特朗普曾自信地挥舞关税大棒,意图逼迫中国屈服。但中方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让局势逆转。面对经济压力,特朗普不得不主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然而第一次日内瓦谈判的成果被美方亲手葬送,共识尚未落地,新一轮制裁接踵而至。这种反复无常直接导致谈判成果归零。
伦敦第二轮谈判曾被寄予厚望。会后美国确实放宽了部分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中方也响应扩大采购美国农产品。表面上双方在努力减少分歧,但触及核心利益时谁也不肯退让。
于是在7月8日时,美国财长贝森特呼吁第三轮谈判,中国外交部甚至未予置评。谈判停滞的关键在于,美国仍拒绝放开高端芯片出口管制,而中国也维持着军用稀土的严格管控。
特朗普此刻拿农地说事,本质是在核心谈判筹码不足时的虚张声势。既然在芯片管制和稀土供应等真问题上无法破局,就只能搬出过时议题制造表面强硬。
这正反映出美方在核心问题上的力不从心,既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又不愿承认对华依赖的现实。
美国试图在自己的牌中找到筹码,可惜没啥用
2023年的91:7的压倒性投票,绝非孤立的政治事件。翻开美国国会记录,一条清晰的对华遏制路线逐渐显现: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再到2023年农地禁令投票。两党议员在对抗中国议题上的空前一致,美国战略转向已经开始。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在2023年已超越美国。当美国汽车工人在电动化浪潮中被中国供应商取代,当硅谷芯片巨头因失去中国市场股价暴跌,恐惧感在国会山弥漫。
农地法案不过是为情绪找到了出口,即使经济学家指出,中国资本持有的美国农田不足全美的0.3%,根本威胁不到“粮食安全”。
去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为政治决策提供了关键,超82%的美国民众视中国为竞争对手或敌人。这种民意的形成离不开政客与媒体的推波助澜,中国买家在德州购买风力农场被渲染成“间谍据点”,北达科他州的玉米田收购案被炒作成“粮食武器”。
在中美谈判僵局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被美国刻意回避的战略软肋,稀土。
白宫威胁在2025年切断对华高端芯片供应时,中国对军用稀土出口的精准管控,迫使美国军工企业陷入可能停产的危机。
这种资源与技术的博弈早在芯片战争前就已注定。当中国在1980年代开始主导稀土产业链时,美国为了短期经济利益将生产线拱手让出。而今,在五角大楼仓库里仅能维持数月的稀土库存,成为美方急于重启谈判的真正动机,特朗普掀起的农地舆论战,掩盖的是资源命门被攥住的焦虑。
农地禁令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集体焦虑释放,无论它如何荒诞无理。
所以当特朗普再次祭出这项政策时,他不过是在美国国会铺就的轨道上惯性前行,对抗中国,早已是这个超级大国无法回头的战略方向。
当贝森特的谈判邀请撞上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矛盾的信号背后是美国的现实困境,既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又恐惧中国崛起的速度。五角大楼对军用稀土仅剩数月的储备焦虑,远比任何反华演讲更能说明问题。
中美关系注定在矛盾中前进:一面是以国家安全为名的各种禁令,一面是稀土、制药、农产品等领域难以切割的深层互依。
尘埃落定后,两个大国仍要回到那个不变的现实问题,对抗无法改变相互需要。
参考资料:
美政府扬言全面封杀中国购买农地,并考虑收回中国投资者已持有资产
2025-07-09 07:59·观察者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