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hr>前言:
原本中美第二轮谈判刚刚有点眉目,美国刚从中国手里争取到部分稀土审批的缓解,中国也准备恢复对EDA软件和航空发动机的采购意向。
结果特朗普转头就签了个行政令,禁止中企买农田,把整场谈判直接撕成废纸。
说是为了“国家安全”和“粮食安全”,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为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表演。
明面上是91票通过的法案,背后却是美联储、五角大楼、农业部、硅谷科技巨头全在默不作声地摇头。
现在,谈判崩了,中方按下暂停键不再回应,美方一边急得跳脚,一边还在国内高喊“我们赢了”。
那我们就来好好看看,这场“胜利”到底赢在哪里,又输得多惨。
农地禁令是“政治秀”,打击中国是假,稳住选票是真
7月8日,特朗普签下这份农地禁令,摆出一副“国家安全不容妥协”的姿态。然而数据显示,中资在美控制的农田面积,占全美农地总量的0.0003%。换句话说,连加州一个中型农场都比这多。
特朗普嘴上说要防止“敌对国家控制美国粮食命脉”,但加拿大、荷兰、意大利这些国家控制的美国农地面积都比中国多得多,为什么偏偏拿中国开刀?
原因很简单,特朗普不是真担心粮食安全,而是担心选票安全。
进入2025年大选前夕,“对华强硬”成了他政治舞台上的保命符,尤其是在中部农业州,农民选民是他最稳定的票仓。
不需要动用太多资源,却能制造出巨大的对华姿态,媒体一报道,选民一转发,支持率就上去了。
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甚至口出狂言,说要“收回”中资已购农地,结果立刻被美国法学界打脸:宪法第五修正案写得明明白白,征收私产必须“公平补偿”并接受司法审查。这不是你一个总统拍拍脑袋就能说了算的事。
更严重的是,美国把农地交易纳入CFIUS(外国投资委员会)监管体系,等同于芯片、能源等敏感领域,意味着今后不止农地,一切“可能涉及中国资本”的农业相关项目都将被无限放大审查。
中方暂停谈判,稀土成反制核心,美方急得跳脚却无计可施
6月10日,中美第二轮伦敦谈判达成了所谓“伦敦框架”:美国承诺放宽部分出口限制,中国恢复稀土出口审批,曾一度被外媒称为“中美缓和”的重要节点。
但一个月后,特朗普用农地禁令把这份协议直接撕了。中方则并未直接回应,明眼人都懂,你不守信用,那我们也没必要再浪费时间。
稀土出口管制升级,许可证有效期从一年缩短到六个月,要求所有美国企业提交最终用户清单,明确禁止军用用途。
这直接卡住了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脖子。美军装备中,几乎每一样先进设备都离不开稀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90%的稀土供应能力。
目前,美国稀土库存仅够支撑军工产能维持三到四个月。福特已经因为稀土短缺被迫停产部分电动车型号,特斯拉也在加速把供应链转移到墨西哥。苹果更是警告,若无法稳定供应链,iPhone价格将直接飙升。
全球反击升级,特朗普四面楚歌,真正孤立的不是中国
特朗普不只是对中国发难,7月2日,他宣布对14国加征关税:日韩25%,泰柬36%,老挝缅甸甚至高达40%。
泰国副总理直接放话:“战斗到底!”日韩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反制。
欧盟更是准备对波音和美国大豆征收40%的报复性关税,印度则提交了多达38项反制清单。
全球市场也没闲着,道琼斯指数一天下跌422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涨了5.4个基点,企业股价跳水,投资者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美国企业,尤其是科技巨头,成了这场对外强硬政策的最大受害者,他们的供应链、市场空间、国际合作全都被特朗普的政策砸得稀碎。特斯拉已经开始加速在墨西哥建设新厂,打算彻底摆脱对美政策风险的依赖。
更尴尬的是,特朗普原本指望通过科技封锁打压中国,却反过来让中国加速了自主创新。
而在全球多边关系上,特朗普指望通过构建“反华联盟”孤立中国,结果却是美国自己正被多国反制、孤立。
参考资料:
特朗普扬言当选后禁“中国收购”,专家:明显为选举造势,误导民众——2023-01-20 08:07·环球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