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经济背景、繁乱的消费环境,再加上一两根突如其来的大棒,飞天茅台批发价还是没能支撑住2000元/瓶的整数心理关口;今日最新报价,2025年飞天散瓶和原箱分别为1880元和1935元,连日来就是今天涨点明天跌点,向右水平低幅度波动…
只是,相比两个月前,波动的中枢从2000元之上移到2000元之下——问了一圈下来,大伙儿对这个价格波动也属实有些麻木了。
但是,麻木归麻木,“横盘”后预期还是要有的——尴尬的是,问了一圈下来,大多数人表示很迷茫,看不懂。
迷茫,其实很正常。
笼统地说,对茅台的迷茫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很多人没在茅子上经历过这样的行情,但是历史是有的:
1989年,从218元下降至95元,跌幅56%;
1998年,从312元下降至228元,跌幅27%;
2012年,从1875元下跌至820元,跌幅56%;
了解下来,大多数只是对2012年塑化剂和限高双重打击那一轮有印象,所以,作为最近的历史,也就成为比较的基准;当时的环境与现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得益于(上行周期)消费场景及群体的扩大带来的需求,让高端、优质白酒快速穿越迷雾。
这一轮呢,从2021年3170元下跌至1880元,跌幅为41%,但是为什么这一轮下跌的体感却远比上一轮下跌周期要强很多?
道理很简单。“价差 * 数量 = 亏损”,而这一轮从绝对值来看,数量和价差都已经高于上一轮,尤其是流通量的大幅增长(或者说社库)。
粗浅的说,假设同样是亏损10%,100万和1个亿,能一样吗?这就是直观的体感,大家伙可不管通胀还是其他…绝对值就是绝对值。
目前,分歧很大。
有历史作为参考,但是市场对茅子的分歧还是很大。支持的一方,沿用的是往期的逻辑,尤其是2012年那轮;悲观的一方呢,认为“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新规出来后,将悲观情绪延伸到应用场景中去,“下酒菜”也跟着遭罪。
批发价格没有企稳之前,情绪很难扭转过来,毕竟在心理账户中的那个“价差”,对于手中有酒的群体而言(尤其是黄牛们),每跌10块钱都是妥妥的“亏损”,看着市场没有起色,就怕砸手里了…
但是就投资茅台这家公司而言,虽然飞天的价格起起伏伏,却还是没有改变过去那么长时间以来的强劲发展和优异的回报;换句话说,如果明天飞天茅台的价格涨到10万一瓶,那对未来5年的茅台集团有多大的影响——至少,今年的业绩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未来,取决于消费者心智。
对于恐惧的一方而言,无非就是担心飞天价格持续下跌…下跌到倒挂、倒挂再倒挂然后这个盘子崩掉了——这是因为数值的波动带来的心理影响,假如市场批发价格不曾到过3170元,而是以缓慢的速度每年略微增长到至今的1880元呢?那么情绪和看法会截然相反。
重点在于未来。1997年,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提到:看消费类产品的时候,你真正感兴趣的是发现以及思考,人们现在对这种产品的看法,以及他们在5年、10年或者20年后会有什么看法。
也就是说,未来茅子如何,是取决于消费者心智的,也就是“年轻一代”喝不喝;喝不喝,一个是文化底蕴带来的惯性,也就是想想过去这种餐桌文化会不会消失?如果不会,那么在众多可选产品中,茅子的品牌力如何——就是在有能力且有意愿消费场景下,它是不是大多数的首选?
从一季度来看,茅台仍旧保持双位数(临界值)增长,但是单季度的ROE却很亮眼吖…不考虑回购,股息率也破3%了…好公司的确是好公司,是不是好价格,因人而异。
#茅台##飞天茅台##贵州茅台#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