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宫小编辑
编辑 |南宫小编辑
最近,全红婵因伤缺席全国跳水冠军赛和新加坡世锦赛的消息。从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的 “跳水天才”,到如今因伤暂别赛场,全红婵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争议声也随之而来。
回看全红婵的运动轨迹,14 岁摘得奥运金牌,接连拿下全锦赛、全运会、世锦赛冠军,这些实打实的成绩证明了她的天赋与实力。
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伤病更是如影随形的 “对手”。巴黎奥运会集训时,她敷膝盖的冰桶、脚踝上的肌效贴,早已是伤病预警的信号。随着身体发育,跳水运动员需要重新调整发力和体态,这本就是艰难的转型期,伤病带来的挑战只会更大。
争议声中,部分网友对全红婵退赛表示理解。竞技体育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让运动员身体承受巨大压力,贸然参赛不仅可能加重伤势,更可能影响职业生涯长度。
全红婵手握多项重量级冠军,她的价值本就不局限于赛场成绩。选择休养,恰恰是对自己职业生涯负责的表现。
然而,另一部分网友的质疑也值得深思。今年比赛中全红婵多次负于陈芋汐,加之接连退赛,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但仅凭成绩波动和退赛决定,就揣测 “实力不足”“逃避比赛”,显然缺乏依据。师兄谢思埸发布的视频、官媒的确认、医疗组的专业说明,已经清晰揭示了伤病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公众对运动员的关注和期待可以理解,但这份关注不应成为无形的压力。竞技体育有高峰也有低谷,伤病更是运动员无法掌控的变量。
与其急于下结论,不如多些耐心与包容。全红婵年少成名却默默忍受伤病,从未将成绩归因于此,这份坚韧值得尊重。期待她安心康复,以更好的状态重返赛场,相信真正的实力,终会在合适的时机再次绽放。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