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不打无准备之仗!中美紧张局势升级,中国被爆出罕见大动作

鉴史人 · 2025-7-16 12:16:14
1.gif

中美局势再度升级,但这次围绕的并不是芯片也不是黄金,而是曾经在金融市场上默默无闻的“工业味道”金属——镍。
2.jpeg

从2024年12月起,中国大举采购精炼镍,仅在随后的5个月内,官方与半官方渠道共计吸纳了超过7.7万吨实物镍。到2025年5月下旬,西方研究机构才意识到,中国在悄然建立一个庞大的国家级战略镍储备系统。
在不少人看来,镍只是制造不锈钢的工业原料,似乎并不值得如此紧张,然而事实是,镍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远不止如此。
在传统制造业中,中国是不锈钢产能大国,全球产量近60%来自中国,而镍则是不锈钢不可替代的关键合金元素,没有镍,连锅碗瓢盆都得重新配方。
3.jpeg

但镍的价值远不止厨房。它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高镍三元锂电池”的命门材料。高镍路线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几乎是唯一解法。而这,正是未来十年中国乃至全球争夺新能源主导权的核心战场。
不仅如此,航空发动机、舰载推进系统、装甲钢板等现代军工的脊梁材料,几乎无一不依赖镍基合金。在这些背景下,镍的“战略金属”地位早已不再是市场判断,而是被各国政府默认为“核心资源”,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这一轮买进,才真正引起了地缘政治层面的紧张。
我国这次选择“扫货”的时机也非常准,2024年全球镍价处于十年最低点,当时印尼出口政策发生变化,而印尼拥有世界最大的镍矿储量,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则早已在印尼建立了多个合资冶炼厂,掌握了精炼与加工的上游产业链,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中国开始系统性、大规模采购。
4.jpeg

从表面看,这像是一场正常的“补库存”行为,但实际情况远比这更复杂。据接近港口物流人士透露,自2024年末起,多地港口镍矿与精炼镍的卸货量激增,合同流向大多指向国有金属集团或能源央企,但官方并未发布任何储备声明,即使到2025年中期,相关部门仍未公开回应西方媒体的追问。
这与以往中国政府高调收储稀土、锂矿等资源的操作方式形成强烈对比。
一位资深资源战略研究员指出,这次镍的布局,显然不是简单的“投机式买入”,而是一次涵盖了金融、产业、安全全方位的“战略加固”。
5.png

直到2025年5月,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能源安全智库才联合发布一份重磅报告,称中国可能已经持有超过10万吨实物镍储备,这一规模远超以往任何国家的商业库存量。
报告还指出,这些镍大多通过“分散化合作”渠道进行控制,包括与印尼政府支持的矿业公司建立长期供应合约、通过中国国有企业在东南亚和非洲布点设厂等方式隐蔽获取。
如果以每吨精炼镍当前价格估算,这一储备体量所代表的资金体量超过200亿美元。更关键的是,它提供的,不是账面资产,而是时间和安全。
如果说美方切断对中国高端芯片和EDA软件的供应是“卡脖子”,那么中国的镍储备,就是一记“护喉手”。
6.png

当前国际贸易格局越来越受到地缘政治的干扰,海运、原材料流通都不再是纯市场行为。在最坏的设想下,如西方联合对中国实施资源封锁,马六甲海峡一旦遭遇封锁,那么中国的工业体系将面临极限挑战。
这并非危言耸听。近几年,在乌克兰战争背景下,西方对俄罗斯能源的全面制裁已是前车之鉴。中国自然有理由预先做好防线建设,填满仓库,就是在为未来可能的极限博弈争取战略缓冲时间。
这一系列变化也标志着,中国正逐步从“资源焦虑者”转变为“资源控制者”。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全球资源链中处于中下游,对进口依赖度高,动辄被“原料荒”困扰,而如今,通过产业布局、境外投资与战略储备等多种方式,中国开始反向影响原材料市场。
7.jpeg

这并不是“走出去”那么简单,而是建立一种资源安全战略体系:用全球布局对冲地缘风险,用储备机制对冲市场周期,用政策工具对冲外部制裁。
在这样的体系之下,镍只是其中一环,未来还有更多资源将成为“战略棋子”,比如钼、钒、锗、铟等等。
而面对中国的这次静默操作,西方政治圈和智库表现出的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焦虑。
在华盛顿,一些议员呼吁加强对关键金属的国内开采与储备计划,在布鲁塞尔,欧盟重新激活“关键原材料法案”,将镍列入“高关注名单”,在堪培拉,澳大利亚开始审查本国镍矿对华出口的风险敞口。
但问题是,镍并非单一国别资源,中国控制的不只是源头,更关键的是加工、冶炼、储备三位一体的体系,这才是真正让西方感到“不适”的部分,你们认为呢?
8.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鉴史人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