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人
所有内容皆有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及末尾
特朗普在2025年4月2日宣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基准税率为10%,并针对57个主要贸易伙伴计划征收更高关税,这一被称为解放日的关税政策,几乎将全球主要经济体一网打尽。
欧盟面临的打击最为沉重,钢铁和铝制品被征收50%的关税,汽车及零部件面临25%的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最初也遭受25%的重税,虽然后来在USMCA协议覆盖的商品上获得豁免,但其他商品仍面临高额关税。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为51.1%,而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为32.6%。虽然税率看似很高,但这主要是历史遗留的301条款关税和钢铝关税叠加的结果,而非2025年新增的惩罚性措施。
这种区别对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就在于中美之间一场鲜为人知的高层博弈,5月12日这天,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的峰值降至30%,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这一协议如同及时雨,让两个经济巨头从贸易战的悬崖边缘退了回来。
根据日内瓦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在90天内暂停部分关税,并建立持续对话机制,美方由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领衔,中方则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主导。
但这90天的蜜月期并非一帆风顺,关键的分歧在于稀土出口和高科技管制这两大核心议题,中国在2024年以来悄然收紧稀土出口,今年稀土出口额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20%,而美国则继续对中国的先进半导体技术实施严格管制。
6月9日这一天,也就是日内瓦协议的90天期限即将过半时,中美高层代表团在伦敦兰开斯特府邸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密集谈判,这次会谈被外界视为决定中美贸易关系走向的关键节点。
经过48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双方达成了实施日内瓦共识的框架协议,虽然具体条款尚未完全公开,但据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透露,中国同意开始向美国提供稀土,而美国则撤销对华的某些反制措施。
这场稀土换芯片的博弈展现了双方的务实态度,中国手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而美国控制着高端半导体设计软件和制造设备的关键技术,双方的相互依赖性,让极端的脱钩断链变得不现实。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仅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更是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战略推动,这种变化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趋势,全球化正在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各国都在重新评估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而不再单纯追求成本最小化。
中美之间的博弈,本质上是两种发展模式和治理理念的竞争,美国希望通过关税手段重塑有利于自己的贸易规则,而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构建新的经济合作网络。
总结
特朗普对50多国发起的关税攻势,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全球化新阶段的焦虑与矛盾,对中国的相对手下留情,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基于现实的战略考量,中美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依赖,让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完全脱钩的代价。
信息来源
央广网 落实中美经贸高层会谈重要共识 中方调整对美加征关税措施
观察者网 美商务部长:将于8月初与中国同行会面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