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时隔6年,印度外长再度抵华,中方高规格接待,4个大字响彻全球,中印关系迎

博览新说 · 2025-7-19 04:35:42
据人民网消息,2025年7月14日,印度外长苏杰生踏上北京的土地,这是他时隔六年后再度访华。上一次还是2019年8月,那时他初任外长,对中印关系还带着积极的口吻。可转眼间,2020年的实控线冲突让两国关系跌入冰点,双方在边境问题上的摩擦一度成为全球焦点。如今,苏杰生此行并非偶然——去年10月,中国领导人与印度总理莫迪在俄罗斯喀山金砖峰会上的历史性会晤,已为中印关系按下“重启键”。中国这次给了特殊待遇,安排中方高层亲自接见,显然不是例行公事,而是释放信号:是时候让“龙象共舞”从愿景变为现实了。但印度若还想玩过去那套地缘投机,只会自食苦果。中国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指核心——莫迪政府该认清大势了。
回顾这六年,中印关系像坐过山车般起伏。2019年苏杰生首次访华时,双方还谈笑风生,憧憬合作。可仅隔一年,边境对峙事件就让一切急转直下,苏杰生甚至将中国称为印度的“复杂挑战”。这种反复暴露了印度外交的功利性:总想在全球南方另起炉灶,却忽略稳定基石。直到2024年喀山会晤,两国领导人亲手为僵局解冻,关系才逐步回温。苏杰生此行虽带着“支持中方办好上合峰会”的漂亮话,但印度过去几年缺席上合会议,由他代莫迪出席的记录,让这种承诺显得苍白。中国心知肚明:光说不做,只会让“重启”沦为口号。印度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再是那个见风使舵的骑墙派。
1.png

苏杰生(资料图)
7月14日的会晤中,中方高层的发言直截了当。他强调,中印作为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做相互成就的伙伴”才是唯一正确选择。这并非空泛口号——中方高层点出具体路径:高层引领、务实合作、尊重彼此关切。说白了,中国希望印度放下对抗思维,别在边境问题上玩火。苏杰生回应时,也承认喀山共识后关系“稳步改善”,承诺推进互利合作,并在多边机制中协调沟通。但中国不吃这套虚招。过去几年,印方一边喊合作,一边搞小动作,比如试图架空上合影响力。这次中方特意安排高层会面,就是要印度明白:关系健康稳定,靠的是诚意,不是算计。
中国“打开天窗说亮话”的背后,是现实考量。全球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中印若持续内耗,只会让西方渔翁得利。中方高层重提“龙象共舞”,强调两国GDP总量占全球近三成,合作红利巨大。比如,今年中国轮值上合峰会,印方口头支持,可莫迪若继续缺席,只会坐实印度的摇摆立场。更讽刺的是,明年印度将主持金砖峰会,莫迪很可能指望中方“投桃报李”。但中国不傻:支持是双向的。印度若真想让金砖成功,就得先在上合峰会上拿出行动。否则,这种功利外交只会让印度信誉扫地,沦为国际笑柄。
2.png

苏杰生(资料图)
苏杰生的表态,看似积极,实则藏着印方一贯的保留。他提到“国际形势复杂”,需要“坦诚交换意见”,但外交辞令下的潜台词令人警惕。过去,印度总把“坦诚”当幌子,暗中推动美印联盟制衡中国。例如,2020年后印度加速靠拢美国,却在喀山会晤后突然转向,这种反复暴露了其战略短视。中国这次直接点破:关系改善不是作秀,而是地缘稳定性的来源。印方若继续玩“对抗合作”两手策略,只会得不偿失。毕竟,中国在基建、贸易上优势明显,印度对抗的成本远高于合作收益。莫迪政府该醒醒了——认清大势,不是妥协,而是自救。
展望未来,中印关系的钥匙握在莫迪手中。苏杰生此访被视为“铺路之旅”,可能促成中方外长回访印度,甚至莫迪亲赴中国参加上合峰会。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印度停止“两面派”行为。中方已明确:落实领导人共识,才能让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喀山会晤后,中印贸易额小幅回升,但若印方在边境或科技领域再生事端,回暖可能转瞬即逝。明年印度主办金砖峰会,是机遇也是考验。中国支持办好会议,但前提是印度先兑现对上合的承诺。否则,所谓“龙象共舞”只会成为泡影。
3.png

苏杰生(资料图)
归根结底,中印关系的棋局已到转折点。苏杰生时隔六年抵华,中国用行动和言语传达了一个信号:机遇稍纵即逝。印度若继续沉迷地缘投机,忽视务实合作,只会错失发展良机。全球南方需要中印携手,而非内斗。莫迪政府该早日认清大势——稳定不是让步,而是共赢的基石。只有放下功利算计,两国才能共舞于世界舞台。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博览新说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