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之后,北大和清华被网友戏称“再不招生要成青春伤痕文学了”,湖北断档新闻一出,评论区全是“肠子都悔青了吧”的段子。
以前调剂名校冷门专业,家长学生抢破头,现在反倒没人趋之若鹜,反而计算机专业人气爆表。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路数,难道国内顶级大学真就遇上前所未有的招生危机?
说起来谁能想到,名牌大学会有被“大众用脚投票”的一天。现在这届家长和学生,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有人就笑称:“张雪峰一句话,把文科梦一夜整得退烧。”诚然,大伙认真的不是校名,是就业和收入。你说去名校学哲学历史,毕业还得卷考编;可普通一本狠狠冲个计算机,转头一线城市敲代码月入过万——哪个更香?
这些年调剂冷门专业的故事已成背景板,家长裸眼就能看穿套路。网络上什么“高考志愿填错毁一生”,
早就不只是吓唬新手的段子。大家都明白:“学历只是底线,生存才是刚需。”今年湖北断档,让无数普通家庭彻底醒了。你别说孩子选专业变叛逆了,其实这叫精明,他们是真的算清楚了账。再高的门槛,再响的名头,挡不住人家主动避坑。
连北大清华都挖空心思想措施,结果还是拼不过热门实用的选择。专业对口、就业于先,现在才是王道。这种冷热分化,名校再自信也扛不住实战型专业的火热。不敢说教育变天,但这剧本,谁看了不得感叹一句“时代不同了”?
一句话,这年头虚名不顶饱,好专业才是真香。潮水来了,就是没人买情怀这碗饭,名校也该“学习使我快乐”改成“就业让我微笑”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