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价暴跌至五年最低点,中国闷声囤货十万吨。
贸易战火药味重燃、南海波涛汹涌的节骨眼上,国家储备库悄无声息翻倍扩容。
表面是抄底扫货的商业操作,内里藏着未雨绸缪的战略定力——资源安全这张底牌,捏稳了才敢上牌桌。
西方盯着海关数据跳脚:前五个月纯镍进口同比暴涨108%,创六年峰值。
这哪是正常采购节奏?
全球消费量涨5%,中国进口飙十倍,分明是抢时间建缓冲仓。
印尼矿场疯狂增产压垮价格,正好撞上咱们敞开仓库抄底。
军工专家点得透:真到紧要关头,军舰维修耗的镍够顶半年产能。
更别说满街狂奔的新能源车,电池没高纯度镍直接趴窝。
菲律宾跟着美国在南海挑事,偏偏咱们六成镍矿从那儿来。
印尼转头就和华盛顿签矿产协议,原材料供应链绷得像根弦。
不趁低价把仓库塞满,难道等别人卡脖子时跪着求?
国内也没闲着。
甘肃全球最大镍钴基地24小时连轴转,广西项目投产倒计时。
哈萨克斯坦直供通道打通,中俄蒙铁路运力猛提四成。
企业电池厂扩建生产线,私下透露原料库存够撑两年。
这盘棋早跳出商业逻辑——石油储备百天打底,粮食库存够十四亿人吃一年半,稀土卡住高端制造命门。
现在轮到镍锂钴铜,桩桩件件都在补链强链。
外媒炒作“中国囤货扰乱市场”,可花自家钱买打折货,管得着吗?
资源博弈玩到底,终归看谁家底厚。
当年深挖洞广积粮的老智慧,换成现代化战略储备体系照样好使。
手里捏着三年镍、百日油、千吨稀土,任他海上风浪急,陆上管道照输能源,技术突围有粮有枪。
囤货不意味着要干架,但没储备肯定挨打。
F-35产线停工不就是现成例子?
与其赌别人不断供,不如把饭碗牢牢端自己手里。
这道理,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悟透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