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谈判最后21天,美鹰派突然换打法,放出杀招却自曝短板

邱震海 · 前天 19:23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7月22日),我们来谈谈中美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
昨天(7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专访时放话,美中贸易谈判正在进行,但美国更重视谈判的质量而非时间。他解释说,目前双方正在探讨其他议题,但总体进展良好。
贝森特还提到,美国和中国目前谈判的内容,涉及被美国制裁的伊朗和俄罗斯石油议题。
1.png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众所周知,作为伊朗和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中国和美国制裁伊朗、俄罗斯石油这事密切相关,而贝森特的表态说明,美国正试图将中美之间贸易谈判与美国对伊朗、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这件事挂钩。
由此可见,中美贸易谈判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已经从原本单纯的中美双边贸易谈判,演变成了中美地缘战略冲突博弈的另一张筹码。
换句话说,双方博弈的焦点已不再是贸易顺差、逆差,或是关税的多少,而是美国试图借此迫使中国减少购买被美国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
这种做法在美国与中国谈判和博弈历史中并不罕见,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当时,中美表面是在谈贸易问题,但特朗普政府不仅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产品,还将中美贸易谈判与其它事项联系起来,可以说与当前的情况如出一辙。
然而,正如我之前所说的,特朗普政府内部当前存在分歧。如果说特朗普政府内部,对华政策最温和的是特朗普本人,那么他周围的鹰派人士则更为强硬。
这些鹰派人士包括了透露这个消息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以及特朗普的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
其中,彼得·纳瓦罗虽然在特朗普政府中没有获得正式的职位,但作为贸易顾问他对特朗普的影响力非常大,最近的贸易战,以及之前第一任期对中国的贸易战,基本上都出于他。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一些其他人士,虽然在公开场合不便露面,但他们都在为特朗普出谋划策。
至于那些站在第一线的人,例如鲁比奥,他目前身兼两职,既是美国国务卿,也国家安全顾问。作为一个鹰派人士,由于要跟中国直接进行贸易谈判,鲁比奥反而在某种程度扮演了一个相对比较温和的角色。
2.png

可以看到,不久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鲁比奥与中国外长会谈时,就展现出了相对温和的色彩。
这一定程度也印证了我之前说的,在面对内阁内部,众多不同派别的鹰派围追堵截和包围时,在对华问题上特朗普起到了一个“中流砥柱”的作用。
尽管特朗普是一个强人,且个性鲜明,但他在决策时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向鹰派团队让步。
因为许多问题不仅关乎中国,也涉及特朗普团队在全球的事务,而这些事务都需要这些鹰派团队的人,充当马前卒去给他“蹚雷”。
因此,在相当大程度上,特朗普也必须主动或被动地与其鹰派团队达成妥协。
我相信,昨天(7月21日)贝森特在CNBC透露的这个消息,很可能就是特朗普团队内部妥协的结果。
我不认为特朗普本人会生出这种想法,他只是一个狭隘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基本是在用“算盘”执政,即哪个国家与美国之间存在贸易逆差,那就“治理”哪个国家。
相反,其周围鹰派团队中的那些鹰派政客们,往往会借机实现他们的战略利益,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当时的蓬佩奥和纳瓦罗就是这样做的。
如果大家回看我五六年前的视频或音频,会发现我当时的评论几乎与现在没有差异。
当然,将贸易问题国际化、地缘战略化,中国之前也做过,并且做得非常巧妙。
我们用的是稀土战略,即将稀土武器化后跟美国近身肉搏,迫使美国在高科技产品出口问题上对中国做出让步,这也直接促成了此次黄仁勋在中国访问会如此成功,并且美国国内几乎没有出现重大的反华逆流。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特朗普也算是给中国面子了。
但是,中国将稀土问题武器化,与这次美国把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拿来逼中方在贸易问题上就范相比,我认为这两者的性质还是有所不同
当时中国在稀土问题上逼美国就范,可以说是“打蛇打七寸”,因为稀土对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军事高科技产品至关重要,没有稀土,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几乎无法运作。
但这次在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问题上,情况有所不同。尽管这对中国来说也很关键,但并非“命门”。
因为即使中国不买俄罗斯或伊朗的石油,仍然可以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石油供应,不至于让国家经济和军事工业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
所以美国想在这个问题上卡中方脖子,可以说是卡错了地方。
当然,这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美国已经无计可施。
至于为何还要拿石油问题做文章,主要还是因为特朗普的鹰派团队眼看中美谈判在特朗普的主导下谈得不错,并且还可能成为美国与世界各国贸易谈判中最“顺”的一个,心有不甘。
毕竟,他们很多想要实现的战略议程还没有实现,于是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憋出这么一个大招,并且由贝森特昨天(7月21日)在接受CNBC专访时透露出来。
今天(7月22日)下午,我重温了贝森特接受CNBC几位主持人专访的完整内容。
在专访中,当被问及当前美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谈判进展如何时,贝森特表示,他们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谈判目前主要注重质量,而非赶时限。然后,贝森特又讨论了包括俄罗斯和地缘战略等多个话题,最后当主持人提到中东问题时,才谈到中国。
3.png

这说明贝森特并非是刻意准备或计划要散发这个消息,而是被几位主持人通过各种话题从不同角度轮番轰炸,无意间被“炸”出来的。
当然,贝森特回到特朗普的团队后,会不会因为这个无意间泄露信息的举动遭受非议,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但如果贝森特此次是有备而来,故意透露这个信息,那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因为这其中很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幕。凡是有意透露的都不是真消息,而那些无意间透露或是被逼出来的才有可能是真消息。
因此,有关贝森特透露出来的这个情况,我认为我们还是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从整体情况来看,中美要在8月12日前就纯粹的狭义问题达成贸易协议,恐怕希望不大。
因为现在美国方面夹带私货,而且中方也不可能立即让步,甚至可能完全不会作出让步,那最终中美双方将会一拍两散。
这个结果对任何一方都是没有益处的,因此,双方很可能会采取某种程度的拖延策略,甚至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性妥协,但这种妥协不会是根本性妥协。
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中国不会妥协,而且如果中国妥协得太越快、越顺利,美国就会越得寸进尺,它绝不会就此收手,一定还有下一步。
不过,美国有下一步中国必将也会有下一步,只要中国收缩稀土出口,美国必然还会找上门来,所以后面还有好戏看。
当然,这涉及到我们国家整体的国际环境和今年下半年国家整体的经济形势,兹事重大,不能只是看热闹,而是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其中的一些门道。
最后,我想强调,看门道最主要的还是要每天锁定我们的文章,我将第一时间向大家透露、梳理所有已掌握的消息,并进行前瞻性分析。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邱震海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