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本质:囤茅台不如囤可乐,一线白酒全线跳水95后开始清仓比炒股更快出手
没人愿意承认,手里的茅台酒已经比手机折旧还快。
2023年卖场标价3000的飞天,现在电商补贴标价700出头还能叠券,比隔壁可乐批发价每斤贵不了几块钱。
有人三年前压货200箱,打算留给儿子当彩礼,如今酒还在,儿子婚期推迟,账面上已经少了四十多万,相当于一辆特斯拉直接蒸发。
库存血崩发生在所有人眼皮底下。
上半年,20家上市酒企账面存货加总一千五百多亿,够每个中国人分一瓶半。
放仓库里不是最惨,最惨的是平均要两年零四个月才能卖掉,期间还得恒温恒湿,电费保管费比一瓶酒的利润还高。
普通经销商根本不是在做生意,是在替市场保管液体时间炸弹。
线下店门口贴着红纸条:清仓甩卖,赔完为止。
才是真实现状。
济南一家做了十二年的五粮液核心店,今年端午一天只卖了三箱,老板实际收款一万一,结果进货价就一万三。
这个数字他已经在朋友圈连发三个月,根本没人接盘。
年轻人直接用脚投票。
火锅桌上开一瓶盒马9度微醺果酒,喝完不耽误第二天加班。
五十度酱香?
求你别闹,酒馆老板都不太敢进货。
2024年全年,低度酒销量增长超过43%,风头盖过所有传统品牌。
连82年的拉菲都没人吹了,谁还拿茅台讲故事。
白酒的社交光环被朋友圈自拍取代。
以前求人办事拎两瓶酒,现在发个大闸蟹外卖链接也一样能把领导哄开心。
疫情三年教会大家一个事实:面子可以靠段子,真交情靠转账。
品牌方唯一能想到的办法是控货。
五粮液华东停供、洋河不给电商发货、茅台砍12瓶装,像极了明星塌房后的删评操作。
可是删得动微博,删不动年轻人持久的遗忘。
他们连账号都懒得取关,直接删除记忆。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数字:90后人群对白酒的真实消费量仅是父辈的三分之一。
他们想要的是可以一边通宵打游戏一边吨吨吨的微甜饮料,而不是一杯下去直接断片的老派烈酒。
有人说这是消费升级,其实只是回归口感本身。
最聪明的那批酒商已经转型开小型精酿吧。
废弃仓库一排不锈钢罐,卖的不是情怀,是24小时新鲜扎啤。
凡是继续抱着陈年酱香做梦的老板,大概率会在下一个春节在朋友圈挂出第二条红纸条:旺铺转租。
别指望茅台回头。
零售价跌破700那天,厂家表面稳如泰山,背地里早把公关预算挪去做冰激凌联名。
现实骨感到什么程度?
就是一个只讲度数和年份的老品类,被一群追求零卡零糖的00后用最温和的语调宣判出局。
未来三五年的酒桌会更像饮料店。
想要活下去,先得把酒做得像气泡水,要么把包装做成盲盒,再不然干脆把酱香收起来做冰淇淋。
如果连茅台都开始和咖啡凑对子,其他品牌就别端着,早点研究低度梅子酒才是正道。
这个故事没有反转。
所有老故事讲到今天,都成了新消费背景下的冷笑话。
钱和嘴都在变,跟不上节奏的人,手里那批700一箱的茅台可能最终归宿就是厨房料酒。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