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时隔5年首次释放信号,被川普逼急了的印度,对中国有个大胆想法

孤烟暮蝉 · 2025-7-24 10:22:16
时隔5年,首次对华释放“善意”信号,印度对中国有个大胆想法。不仅恢复了中国人赴印旅游签证的发放,还放宽中企赴印投资得限制。看得出来,莫迪这回是真被川普给逼急了,要不然也不至于打起了我们的主意,“屈尊”和中国抱团取暖。
7月21日,路透社的官网上刊登了一篇聚焦中、美、印、巴四国关系的长文,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观点:由于川普政府向中国频频暗送秋波,再加上美国又对巴基斯坦展现出了新的兴趣,这种局面令夹在中巴和中美之间的印度很是不安。为了对冲美国突然的外交转向给印度造成的地缘政治风险,印度有可能会选择放下身段,主动缓和对华关系。
1.png
印度政府不是知道自己错了,他们只是知道自己快死了
时隔仅两天之后,路透社的这一观点就得到印证。7月23日下午,@印度驻华大使馆在官微上发布了一则动态,表示印度政府自2025年7月24日起将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自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这还是头一遭。
2.png
虽然印度是恢复了中国公民赴印旅游签证
对此,在23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在答记者问时作了一番不咸也不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官方表态:
“中方注意到这一积极举措,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愿同印方保持沟通与协商,不断提升两国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
3.png
但是从评论区的画风来看,感兴趣的中国民众并不多
除恢复中国公民赴印旅游签证之外,印度近期其实还在其他领域对华释放了一些“善意”信号,比如酝酿放宽中企赴印投资限制,允许中企持有印度公司至多24%股份,且无需经过印度政府审批,同时改革外国直接投资提案审核机制,为招揽中国企业赴印设厂创造条件。
而在两国高层的互动方面,印度外长苏杰生在7月早些时候才来了一趟中国,这也是他时隔5年以来首次访华。苏杰生此行对我们还算比较客气,各种扎刺的话都尽量收着说,着重强调中印交流的重要性。此外,莫迪预计也将出席8月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如果成行,那么这将是老仙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
这些看似积极变化的背后,既有印度对于缓和中印双边的内在需求,同时也受到国际局势快速变化的外部推动。
4.jpeg
苏杰生
就外因而言,川普的政策调整无疑是促使印度放低对华姿态的核心原因:先是叫嚣要对印度加征26%的对等关税,再以购买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为由威胁对印实施“二级制裁”。眼下,美印贸易谈判正因“原产地规则”等分歧陷入僵局,川普本来就对印度这颗茅坑里的石头极度不爽。
再加上美国近期加强又与巴基斯坦的军事互动——比如邀请巴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到白宫一叙。考虑到印巴“5.07空战”才过去没多久,印度嘴上赢归赢,屁股疼不疼心里还是有数的。经过川普这么一通折腾,原本欺软怕硬的印度也对美国心生不满,转而萌生出了将中国视为潜在抱团对象,借改善对华关系来对冲美印交恶负面影响的想法。
而在内因方面,自今年4月川普挑起关税战以来,印度经济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再加上“请君入瓮”“关门宰狗”和“杀鸡取卵”一类的腌臜把戏玩得太多,现在的印度市场已经从昔日外资眼中的“热土”变成了“洼地”。上一财年,印度的净外国直接投资(FDI)已经跌到了仅有3.53亿美元,堪称历史新低,而在2020年这个数字还是439亿美元。时隔仅5年就暴跌了99%,印度的营商环境究竟恶劣到了何种地步,天人可鉴。
5.png
印度已经完全成为外资洼地了
除了外资濒临枯竭之外,因为莫迪政府一意孤行的作死行为,过去这5年印度基本上也引进不了什么有用的外国技术。以印度人最眼馋的比亚迪等中企的电车电池技术为例,一开始我们本来没想那么多,结果莫迪政府自缚手脚,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屡屡讹诈中国政府和中资企业,变着法子地阻挠中企赴印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
经过印度人这么一折腾,我们倒是清醒了过来,开始有意且主动地限制中企赴印设厂,严防印度以市场做诱饵,从我们这儿套走核心技术。现在轮到印度政府着急了,印度工业部门迫切希望通过吸引中国的投资来推进现已举步维艰“印度制造”计划,但我们非但不为所动,最近还把富士康派到印度指导生产的技术人员也给撤了回来。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印度此次对华“示好”背后的算计痕迹。不管印度人嘴上的婆罗多赢学嚷嚷得有多凶,冰冷的现实不会说谎。印度人之所以对我们释放“善意”不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错了,而是他们清楚再不这么做就快要死了。这种吃相极致丑陋的极端利己主义嘴脸,与其说是卖中国一个面子,倒不如说是印度在走投无路时的无可奈何罢了。
也不管印度人承不承认,印度在美国战略棋盘上的都只是一个能用就用,用不着就扔的卒子而已。川普政府需要印度时,就将其捧为“印太支柱”;可一旦利益冲突了,便毫不犹豫地挥起关税大棒,甚至还拿巴基斯坦敲打新德里。一旦印度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与中国缓和关系就成了必然选择。
6.png

诚然,从长远来看,中印两国在经贸领域是存在着很大的互补空间的:印度需要中国的工业设备和高端组件,而中国则需要通过开发印度市场的潜力来缓解我们的内卷压力。但是有互补空间,不意味着双方就必然能成为合作伙伴。
我始终认为,从长期来看,印度对我们来说会是一个比美国更扎刺的存在。因为美国的江河日下是肉眼可见的,而印度则不然。
就在印度宣布恢复中国公民赴印旅游签证的4天之前,也就是7月19日,印度前驻华大使齐湛(Sujan Chinoy)才在印媒《印度快报》上发表了一篇爹味浓度爆表的奇文,一边向中国灌输改善中印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便又警告我们“必须牢记印度的红线”。
7.png
蛮夷也,畏威而不畏德
前驻华大使都是这幅嘴脸,可想而知印度政府中的其他官员对于“缓和对华关系”一事会是什么看法了。
过去几十年的中印交往史早就戳破了“龙象共舞”的童话——从1962年的背信弃义,到加勒万河谷的突然发难,再到如今一边喊着“缓和关系”一边警告“牢记印度红线”,印度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对等合作”,只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投机。想让这种骨子里信奉“赢学”的国家安分守己,与其寄望于“善意换善意”,不如学学美国的简单直接:你给印度制造麻烦,它才会对你笑脸相迎;你让它尝到痛处,它才懂得“红线”不是单方面划定的。
8.png

对付印度这种国家,“主动制造问题”比“被动化解矛盾”更有效。与其幻想它某天突然学会感恩,不如让它在一次次“折腾碰壁”中认清现实。对付流氓的最好办法,从来不是讲道理,而是让它知道,惹了你他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孤烟暮蝉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