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印度对华示好,希望能拉一把旅游业,中国人为何不愿去印度旅游

军情作家陈曦 · 3 天前
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重新对中国游客开放旅游签证,这是印度时隔5年,首次恢复向中国公民签发旅游签证。
这一举措的目的很明确,希望借助中国游客的消费力,拉动印度疲弱的旅游产业。
旅游业被公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高效引擎,具有乘数效应,能够带动多个行业的协同发展。
中国是全球出境旅游人数最多、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
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虽有波动,但仍是全球旅游收入的关键来源。
正是看中这一庞大的消费潜力,印度希望中国游客能够成为推动本国旅游复苏的金钥匙。
1.jpeg
泰姬陵
从全球旅游市场的整体格局来看,印度的旅游业情况很一般。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2023年印度共接待了约952万人次的国际游客,远低于泰国(约3900万人次)、日本(2500万人次)、法国(8900万人次)等国家的水平。
这种体量上的差距一方面体现出印度在国际游客中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旅游基础配套的不成熟与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印度虽然拥有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资源,但多年来未能转化为稳定的旅游竞争优势,与东南亚国家、日本和欧洲传统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
印度在全球旅游竞争力指数中的排名长期处于中下游,反映出整体旅游环境尚未形成成熟闭环。
2.jpeg
印度
因此,即使签证开放,印度在相当一部分中国游客眼中,仍是一个探险型目的地。
从基础出行层面来说,印度的交通系统复杂混乱。
许多城市间交通仍依赖长途列车或非正规的包车系统,时间不可控,安全性低,容易造成旅程中的延误甚至事故。
并且印度许多地区的住宿环境标准不统一,卫生条件参差不齐,一些地方的酒店设施老旧、水电不稳。
此外,个人安全问题也被中国游客关注。
在公共场所遭遇骚扰的情况时有耳闻,尤其是女性旅行者,往往在攻略中明确提示需结伴同行。
医疗条件也是一大短板,一旦发生突发疾病或伤情,就医流程复杂,容易引发更严重后果。
这些问题使得许多游客在规划旅行时,对印度形成心理门槛。
说白了,很多人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去。
3.jpeg
印度
除了这些显性的风险因素,中国游客不热衷印度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和认知原因。
比如便利性差,印度虽开放签证,但航班班次有限,价格高,直航城市少,旅途耗时长。
到达之后,语言障碍突出,景区导览、餐饮服务、交通标识等鲜有中文支持,智能支付系统普及率低,使得中国游客在消费和出行中倍感不便。
还有就是性价比问题。
印度在不少景区对外国游客实行双重定价,门票比本地人高出数倍,而实际体验却无法满足中高消费游客的预期。
在住宿、餐饮、导游等方面,服务标准缺乏一致性,常常花钱买罪受,属于没苦硬吃的旅游目的地。
因此,印度虽然试图借开放签证吸引中国游客重振旅游业,但在实际执行中,恐怕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军情作家陈曦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