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动静很小,但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却非常重大。这些事情普通人平时注意不到,可一旦把所有线索串联起来,就能看到一幅完全不一样的画面。最近,一件关于金属镍的事情,就属于这种情况。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我们买了很多镍。多到什么程度呢?仓库里一下子多出来整整 十万吨 高纯度的镍。这个数量非常巨大,导致仓库的容量都变得紧张起来。这批货加上我们本来就有的库存,总量一下子就超过了二十万吨。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也不是一次普通的商业采购。这批镍的买入时间,正好是国际镍价处于过去五年来的一个低点。在价格便宜的时候大量买入,这看起来很正常。但不寻常的是这个购买的数量,以及我们已经拥有的库存量。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储备如此巨量的镍?镍到底有什么用,值得我们这么做?
镍的用途,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广泛,而且重要得多。它在两个最关键的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另一个关乎经济发展。
先说国家安全方面。现代化的军队离不开各种高科技装备。比如航空母舰,它能够在海上航行,起降战斗机,靠的是坚固的船体和甲板。特别是航母的甲板,要承受飞机降落时巨大的冲击力和高温气流,必须使用一种特种钢材。而制造这种特种钢材,最核心的材料之一,就是镍。没有足够的镍,这种甲板钢就造不出来。
还有天上飞的导弹。为了让导弹飞得更快、更远、更准,它的发动机必须能够承受难以想象的高温。发动机的外壳上,需要一层特殊的耐高温涂层,这层涂层的主要成分,也离不开镍。这些装备都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军事力量,它们所需要的材料,一点都不能含糊。
再说经济发展方面。现在大街上跑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池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辆车能跑多远。如何让电池储存更多的电量,是所有厂家都在研究的问题。目前最主流的技术方案,就是高镍电池。简单来说,电池正极材料里镍的含量越高,电池的能量就越大,汽车的续航里程就越长。
无论是天上的导弹,还是地上跑的电动车,都对镍有着巨大的需求量。有计算说,在正常时期,我们国家半年的镍产量,可能都无法完全满足这些关键产业的需求。军事工业和新能源产业,都是消耗镍的大户。
现在,我们仓库里储备的镍,超过了 二十万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根据估算,这个数量,足够我们的军工产业整整使用 三年。
为关键产业储备够用三年的原材料,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就非常不一般了。这说明我们正在为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准备。什么意外情况呢?主要就是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任何一种重要的资源,如果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那它的供应链安全问题,就必须被认真对待。我们的镍,主要从哪里来?
数据显示,我们进口的镍矿石,有大约 六成 来自菲律宾。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意味着我们对这个国家的镍矿有很强的依赖性。这就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菲律宾因为某些原因,决定不把镍卖给我们了,该怎么办?
除了菲律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国家,那就是印度尼西亚。印尼的镍储量,占据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是全球最大的镍资源国。但最近有消息说,印尼正在考虑加入一个由美国主导的矿产安全联盟。这个联盟的目的,就是要在关键矿产领域建立一个排除我们的供应链。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供应链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能就在眼前。
一旦来自菲律宾和印尼的镍供应同时或者先后中断,我们自己的产业就会面临没有原材料可用的境地。那个时候,我们仓库里这足够使用三年的库存,就成了最宝贵的缓冲。这三年的时间,就是留给我们进行产业调整和寻找新供应来源的窗口期。
面对这种可以预见的风险,我们当然不能只是被动地储备物资。事实上,一系列主动的应对措施,也正在全面展开。
在国内,位于甘肃的镍钴生产基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紧生产。那里的工厂据说已经是二十四小时不停工,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国内自己的产量。
在国外,一些有远见的企业,采取了更直接的办法。他们不再只是从印尼进口镍矿石,而是直接到印尼去投资建设冶炼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在当地把矿石加工成高价值的镍产品,然后再运回国内。这样一来,即便印尼未来限制出口未经加工的矿石,我们也能通过自己在当地的工厂,保证一部分供应。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供应链布局。
除了解决资源来源的问题,运输问题也同样重要。过去,我们的很多资源进口都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这条海上通道。为了降低风险,陆地上的运输通道建设也在加速。
连接中国、俄罗斯和蒙古的铁路,运力在近期得到了大幅提升,提升的幅度达到了 四成。这意味着更多的大宗商品,可以通过陆路火车运进国内。此外,陆地上的运输管道,也已经修到了哈萨克斯坦的铜矿,甚至连接了遥远的非洲稀土产地。
这些行动,就像一个网络,从国内生产、海外建厂,再到陆路运输,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我们关键产业的“粮食”,不会被别人断掉。
这种准备,也不仅仅局限于镍这一种金属。
央行的黄金储备一直在稳定增加。老百姓家家户户也开始习惯存一些黄金。国家的粮仓里,储存了占到全球一半以上的小麦和玉米。石油和天然气的战略储备,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中。
这些行为单独看,可能只是经济活动。但把它们全部联系在一起,从天上的战斗机,到地上的电动车,从仓库里的金属,到粮仓里的粮食,再到不断增持的黄金,一幅大棋局就清晰地浮现了出来。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生存智慧,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数据。根据全球市场的统计,全球镍消费量的年增长速度,大约是 百分之四点九。而我们这一次的采购量,如果折算成增长率,是我们自己消费增速的整整 十倍。
面对这样一个远超正常市场需求的数据,任何关于“炒作镍价”的说法,都显得很无力。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了。这是一种带有远见的战略布局。
当一个国家开始不动声色地,把未来几年发展和安全所需要的各种关键资源,一点一点地搬回自己家里时,这本身就在传递一种信号。仓库里那些闪着金属光泽的镍,它们不是冰冷的货物。它们和堆满的粮食,增持的黄金一样,都是为了应对未来巨大不确定性而准备的基石。
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答案或许并不复杂。它关乎的,是在未来的风浪中,我们能不能站得稳,走得远。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