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平日的练习,有一项是关于夹击之后怎么把球快速传出去。我们的练习量…是日本队的十三分之一。这个数字,静静地躺在那里,不说一句话。但它说明了一些东西,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然后你在赛场上,就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比分咬住的时候,替补席上来的年轻人,心里没底。 球传到手上,连续两次,都接不住…球就那么从指尖滑走了。这就是平时比赛打得少的后果,是那种深入骨髓的不自信。
宫鲁鸣教练的用兵,确实让很多人看不懂。
他手里明明有年轻的球员。那个叫张茹的,整个亚洲杯,每场上场时间是4。2分钟。另一个新人李缘,有潜力,三场球,一分钟都没打。时间,就这么在板凳上流逝了。
日本队那边呢?
一个19岁的小姑娘,叫宫崎早织,场均能拿11。3分! 她已经成了队里一个重要的火力点。她们敢用新人,也敢让新人在关键时刻去冲、去闯。
那个叫李梦的人没来。
这个事情的影响…比所有人想的都大。她不只是一个得分的人,她是一个体系。看一看她在WCBA联赛里的数字就知道了,那不是假的。
当她在场上,球队场均助攻是18。6次!对手没办法,只能用两个人去防她,这种双人防守的比例,竟然有62%!
这给了韩旭、张子宇这样的内线球员什么?
舒服的进攻空间!一片开阔地!
现在,她不在了。
亚洲杯的女篮,场均助攻掉到了12。3次。对手防守我们内线球员的频率,高了34%。韩旭被人喂球得分的那个比例,从68%直接掉到了41%。
这些数字,冷冰冰的。它们解释了一切,又好像什么都没解释。
杨毅站出来替宫鲁鸣教练说了几句话,他感觉外界对宫指导的批评,有点过了头。是啊,宫指导以前的成绩很好。他带男队拿过亚洲冠军,也帮女队站上过亚洲的最高峰。那些荣誉,都是真的。
可是……
球迷看到的是现在。是这次亚洲杯。
他的用兵,他的现场指挥,确实,有疑问。
那场半决赛,打日本队。他就认准了韩旭和张子宇,想用身高去压垮日本队。这个思路,听起来没错。用我们的长处,去打别人的短处。
结果呢?
被日本队的小个子打法,给破得干干净净!
她们个子小,但她们跑得快!她们不知疲倦地来回穿插、掩护、跑动…我们的大个子球员,只能跟着她们满场跑。防守,完全对不上人!那是一种无力的感觉,你明明比她高,但你就是够不着她。
然后就是三分雨。
整场比赛,日本队的三分球投了25个,进了12个!命中率48%!当我们的内线被她们拉出去以后,外线到处都是空当,到处都是口子!光是快攻得分,就让日本队拿走了18分。
这球,打得憋屈。
有个细节,让人忘不掉。
比赛剩下3分钟,中国队差2分。一线生机!宫鲁鸣的暂停…叫慢了15秒。这15秒,在那种时候,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暂停的时候,他布置了一个“双塔高低位战术”。
可这个战术,日本队早就看穿了,她们等着你呢!
韩旭在低位接到球,转身,准备投。那个球,是追平比分的希望!
结果呢?
“啪”的一声。
球被日本队盖了。就这么没了…那个扳平比分的机会,错过了。
这种临场的反应,和他最好的时候比,慢了。
中国女篮输球,根子到底在哪?
是基本功?是战术的僵化?
看看失误。
亚洲杯期间,平均每场失误多少次?16。8次。这个数字,太扎眼了。这里面,超过一半的失误,是被人一包夹,球就传丢了。慌了,乱了,不知道该给谁了。
当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双塔战术”,被日本队一遍又一遍针对的时候,我们除了硬打,除了把球硬塞给韩旭,就没有别的招了。
战术板上,似乎只有一个预案。
韩旭被包夹以后,她把球再传出来的时间,统计下来,比去年慢了0。8秒。这0。8秒,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这些问题,不是说李梦回来了,就都能解决的。
打日本队最后那5分钟?4次进攻,全是一个人打,球都没有传一下! 这是篮球吗?人家打了我们一个8比0。
冰冷的分差。
有一个专门说李梦没来的视频,下面有1。2万条留言。87%的球迷都觉得,李梦是整个打法的核心,她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得分手。
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不能老拿“虽败犹荣”来骗自己了。那几个字,说多了,自己都信了。
我们的家底不差。
我们有韩旭!
场均19。2分,11。5个篮板。 这样的内线球员,放在哪里都是顶级的。全队的篮板球,场均42。3个,身高优势就摆在那,谁都看得到。
缺的,是把这些好条件,变成胜利的本事。是那个点石成金的办法。
外界对女篮的讨论,还在继续。
一块铜牌,球迷就是不满意。特别是在淘汰赛里输给日本队那场球,暴露出来的问题,太刺眼了,让人无法回避。
宫指导的经验是财富,或许可以让他多在细节上下功夫?让年轻的教练们,多看看“小球战术”的录像?他们对日本队那些新套路,可能了解。
核心球员是要用,但不能光靠一两个人。
是不是可以多设计一点“无球队员的掩护”?或者多练练“外线球员突破分球”的打法?这样,进攻的压力,就不会都压在一个人的身上。
球,要流动起来才好看。
接下来的亚运会、奥运预选赛,才是真格的。
如果能把场均失误降到12次以下…
如果三分球命中率能从现在的28。7%提到35%以上…
再给那些有冲劲的年轻人,每场10分钟的锻炼时间…
或许,就能找到打赢日本队的办法?
到底是战术要活一点?还是该回去重新练基本功?
这问题,教练组得想明白了。不然,下一次,可能还是同样的结果…同样的叹息…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